云南木薯蛴螬的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28 09:56:20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zoޛ)j首wMIzIߝi--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式木薯品种 华南205(Manihot esculenta Crantz.CV.M.South China 205,SC205),又名细叶木薯,自菲律宾引入广东,后经广东传入海南和广西等地,其适应性强,已遍布中国各木薯产区,是中国栽培面积最大的高产品种。

1.1.2 供试药剂 40%辛硫磷乳油(phoxim),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0%毒死蜱乳油(chlorpyrifos),江西省宜春市信友化工有限公司生产;1.8% 阿维菌素乳油(abamectin),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 方法

1.2.1 地下害虫优势种类调查 木薯种植前,采用“Z”字型取样法对整块试验地进行10点取样,挖土调查地下害虫,每点取样1 m2,0.6 m深。

1.2.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基地内,位于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怒江西岸,地处北纬24°57′55′′,东经98°53′03′′,海拔695 m。属低纬度准热带季风雨林偏干热河谷过渡类型气候,气候干热少雨,地面蒸发量大,干湿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21.5 ℃,年平均降雨量755.3 mm,绝对最高温40.4 ℃,绝对最低温0.2 ℃,全年基本无霜,≥10 ℃活动积温7 800.0 ℃,年日照时数2 333.7 h,年均空气湿度70%。土壤为冲积母质发育的沙壤土,pH值6.5。试验在木薯蛴螬发生严重、土壤类型、栽培管理条件一致的地块进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16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重复30株,株行距0.8 m×1.0 m ,小区面积24 m2,折合每公顷种植12 500株。2013年5月8日种植,2014年2月18日收获。

1.2.3 试验处理 试验于木薯种植时,分别将各处理药剂兑水用喷雾器均匀喷施于播种小区内,然后深翻平整小区,开沟施肥铺膜种植,种植方式为斜插,田间管理同大田。

2 结果与分析

2.1 云南木薯地下害虫及其优势种类

本次调查共发现地下害虫38头,平均虫口密度为3.8头/m2,其中蛴螬37头,占97.37%,蝼蛄1头,占2.63%。经人工饲养鉴定,危害当地木薯的主要地下害虫种类为痣鳞鳃金龟(Lepidiota stigma Fabricius),又名两点褐鳃金龟。

2.2 不同药剂处理土壤对木薯出苗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木薯出苗率和死亡率与单位面积产量密切相关,提高植株出苗率,降低植株死亡率是保障单位面积产量的必要条件。由表1可知,不同药剂处理对木薯的出苗率影响不大,除C1与C3处理植株出苗率为98.89%外,其他处理植株出苗率均为100%;不同药剂处理对木薯的死亡率影响存在差异,其中CK、C2处理死亡率最高,达7.78%,A1、A1+C1、A3+C3处理未发现死亡植株,死亡率为0,在0.05水平下显著差异(表1)。

2.3 不同药剂处理土壤对木薯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

木薯地上部分的生长与鲜薯产量密切相关,地上部分能够为地下的块根生长供应足够的光合作用积累的营养物质[10]。由表2可知,木薯主茎粗最粗为A3+C3处理,达32.13 mm,比对照提高8.11%,最细为A1处理,比对照提高-7.07%;木薯植株高度最高为A3+C3处理,达318.03 cm,比对照提高14.28%,最矮为B2+C2处理,比对照提高-9.12%;木薯主茎高度最高为B3,达224.91 cm,比对照提高22.38%,最低为B2+C2,比对照提高-10.56%;木薯茎叶重量最重处理为A3+C3处理,达3.53 kg,比对照提高29.78%,最轻的为A1,比对照提高-19.49%。综合主茎粗、植株高度、主茎高度、茎叶重量均高于对照的处理为B2、B3、C2、C3、A2+C2、A3+C3,其中A3+C3处理明显高于对照,效果最佳。

2.4 不同药剂处理土壤对木薯虫薯率和虫害率的影响

蛴螬将鲜薯取食至仅剩皮层,待地下部分食空后可沿茎基部向上咬食,造成缺株或死苗[11];种茎受蛴螬危害无法正常生根结薯,使得结薯个数减少,产量降低,严重时在木质部产生隧道,导致插条腐烂而死亡[12]。由表3及图1可知,15种药剂处理土壤木薯虫薯率和虫害率均低于对照。植株虫薯率最低处理为A3+C3,其平均鲜薯条数11.75条/株、高于对照2.84条/株,平均鲜薯受害条数1.23条/株、低于对照1.34条/株,植株虫薯率10.91%、低于对照18.37%、在0.05水平下显著差异;植株虫害率最低处理为A3+C3,平均受害株数为8.67株/30株、比对照减少17.33株/30株、在0.05水平下显著差异,虫害率为28.90%、比对照减少57.77%。综合植株虫薯率和虫害率受药剂处理土壤的影响,效果最佳为A3+C3处理,可为木薯蛴螬防控技术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2.5 不同药剂处理土壤每公顷理论产量

木薯的经济产量决定单位面积有效植株数和单株的鲜薯产量。每公顷有效株数按“12 500×植株出苗率×(1-植株死亡率)”计算,不同药剂处理土壤每公顷理论产量见表4。由表4可知,株数、单株产量、每公顷产量均较高的处理为A3+C3,其株数12 500株/hm2、高于对照972株/hm2;单株产量3.21 kg/株、高于对照45.25%;每公顷理论产量由对照的25 476.88 kg显著提高到40 125.00 kg,增产幅度为57.50%,防控效果十分显著。

3 讨论与结论

据陈青等[9]报道的木薯种植前用30 kg/hm2 “扫虫光”进行土壤药剂处理,平均产量达33 600 kg/hm2,本研究采用“40%辛硫磷乳油2 520 mL/hm2与1.8% 阿维菌素乳油1 680 mL/hm2混合液”进行土壤药剂处理,平均产量达40 125 kg/hm2,增产幅度为57.50%。从木薯鲜薯增产方面来看,本研究中“40%辛硫磷乳油2 520 mL/hm2与1.8% 阿维菌素乳油1 680 mL/hm2混合液”防治效果较明显。

云南各木薯种植区主要在发现蛴螬危害后采用药剂灌根的方法防治蛴螬,本研究在木薯种植前采用药剂喷雾,深翻土壤的技术处理。本研究一是操作简便、节约劳动力,防治技术在木薯种植前深翻土壤的过程中完成;二是降低薯农损失,防治技术在未发生蛴螬危害时进行,起到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15种土壤药剂处理中,“40%辛硫磷乳油2 520 mL/hm2与1.8%阿维菌素乳油1 680 mL/hm2混合液”对蛴螬有较好的防效,显著降低了植株死亡率、虫薯率和虫害率,增产幅度较大,可作为木薯蛴螬药剂防治技术推广应用。本研究仅对供试药剂在木薯种植前,采用兑水喷雾、深翻土壤的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田间药效试验,对于供试药剂的其它施药时期、施药方法及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致谢 本文在成文过程中, 得到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娄予强助理研究员的热心帮助。作者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刘光华. 云南木薯高效栽培技术[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 12.

[2] 严 炜, 刘光华, 娄予强, 等.木薯间套作栽培研究概况及产业发展对策[J]. 南方农业学报, 2011, 42(4): 391-394.

[3] 刘树森, 李克斌, 尹 姣, 等. 蛴螬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防治, 2008, 4(2): 168-173.

[4] 刘爱芝, 李素娟, 武予清,等. 花生田蛴螬药剂防治技术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2, 17(2): 70-74.

[5] 尹 炯, 罗志明, 黄应昆, 等. 6种杀虫剂对甘蔗蛴螬的田间防治效果[J]. 农药, 2012, 51(4): 298-300.

[6]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中国甘薯栽培学[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7]马惠萍, 潘 涛. 马铃薯蛴螬的发生与防治[J]. 农业科技和信息, 2011(9): 27-28.

[8] 陈 青, 卢芙萍, 黄贵修, 等.木薯害虫普查及其安全性评估[J]. 热带作物学报, 2010, 31(5): 819-827.

[9] 陈 青, 卢芙萍, 卢 辉, 等. 木薯主要地下害虫蛴螬、蔗根锯天牛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 2012, 33(2): 332-337.

[10] 畅 宁, 刘国道, 黄必志. 4个木薯新品种引种试种适应性研究初报[J]. 农艺科学, 2008, 24(2): 180-183.

[11] 黄贵修, 李开绵. 中国木薯主要病虫草害识别与防治[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9.

[12] 曾小荣, 郑刚辉. 木薯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8): 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