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多媒体技术运用,,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22-05-29 14:45:03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现代科技的一种综合性控制处理和控制的辅助工具,需要语文教师熟练掌握其操作技巧和方法。多媒体技术是工具,教师和学生是主体,这一点千万不能本末倒置。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保证课堂教学内容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进行简要分析。

多媒体技术是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在新课改形式下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的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颠覆和创新,利用声音、图像、文字、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将原本只有粉笔和黑板作为教学工具的课堂彻底激活,更加直观和全面地展示课堂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审美观、价值观,是学生认识和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内容,尤其是文言文和诗词,仅仅凭借教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也容易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和理解语文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语境,协助语文教师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让学生成为一个多方面发展、综合性素质完备的人才。

1 巧用多媒体技术的影像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语文的课本内容也多为具有丰富的环境描写、人文历史关怀情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而进行空泛的想象,由于人生历练的缺乏和经验的缺失,许多学生对于课文中所讲的内容无法与实际相联系,因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声像技术恰好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漏洞,将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影像技术播放出来,从而带给学生更为直观和具体的形象,学生对于动态的画面也更感兴趣,因而有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

笔者在讲解《小竹排在画中游》一文时,设想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文章对江南秀丽风光的描绘,让学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但是对于不是生长在江南的学生不太明白竹排是一种什么样的工具,书本上的图片仅仅有一个片面的形象,学生无法想象得到竹排在水中游荡,融入山水之中的美好景象。因此,笔者搜集了大量的江南水乡的视频、图文资料以后,选取了适合小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认知程度的江南水乡的视频,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播放。在视频中,学生看到小小竹排在水中晃晃悠悠,河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嬉戏,偶有小鸟飞过山头,叽叽喳喳的鸣叫声就像是在唱歌,河岸两旁树木苍翠欲滴,郁郁葱葱。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对江南水乡的模样有了一个直观和全面的印象,并且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对江南的美好风景充满了向往和渴望,也对课文中描写的景象能更好地理解。多媒体技术运用影像技术,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 利用多媒体视听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对语文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和完整的概念才能够明白,尤其是古诗词的教学。由于小学生与作者的年代差异,文化、历史的不同,因此,作者隐藏在文章中的情感需要学生自行去挖掘、发现。而古诗词当中的很多词句必须进行翻译过后才能理解,教师以往的教学方法是“逐字逐句翻译,全篇分析”的方式,大大减弱了古诗词的韵味以及其具有的审美价值。学生在学习时由于无法理解,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从而对古诗词产生排斥心理。多媒体技术的视听技术,将语文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拆解,通过优美的声线诵读及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从而受到语文的熏陶和感染,形成良好的语感,对文章整体进行把控。

笔者在讲解李坤的《悯农》时,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悯农》的反复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通过倾听,大致对文章所要表达的“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意思有所掌握,再通过对农民伯伯辛苦栽种粮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的播放,让学生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然后笔者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诗歌中的生字和难字进行重点讲解。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下,懂得了粮食是在农民的辛勤劳动下得来的,因此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避免浪费。

3 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只要满足和调动了个体的心理状态,有了某种意向,对今后的行动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小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新课标所体现的明显特征。比如,在教授《金色的鱼钩》时,很多学生对红军战士过草地、翻雪山的时代比较模糊,体会不到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如果这样的时代特征靠教师用文字表述,学生显然不能完全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甚至觉得非常枯燥乏味,有的学生开始东张西望,不愿意听下去。面对如此学习状态,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手段,把长征途中红军战士过草地的场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当时的画面和红军战士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不仅调动了学生感官参与的意识,还丰富了课堂教学,减少了教师的长篇大论,优化了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也有所改善。

还有,在讲授《索溪峪的“野”》时,学生从预习中能初步了解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等特征,教师如果在课堂上适当播放有关索溪峪山、水、动物、游人等的图片或者视频,这样不但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让学生对索溪峪有了较深的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介绍画面,从中调动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 小结

教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凭借自身集音响、视频等为一体的优势,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活力。它冲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模式,丰富了教师教学理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已经成为当前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此时,教师是表现课堂的唯一组织者,需要依据学生的共同点和差异性,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现代科技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在一起,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意图,促进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延丽.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09(11).

[2]张海凤.浅议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策略[J].成才之路,2011(17).

[3]张承梅.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语文,2010(4).

[4]张雷,郭霞.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的体会与反思[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