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草书

发布时间:2022-05-29 20:50:02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在中国书法的各种书体中,最具艺术性者当数草书了。草书产生于汉代,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书法除充当记叙知识的载体外,还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士大夫们雅玩的艺术形式。之后,其作为书法艺术的代表性书体,在书法发展上起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为书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奠定了基础。从艺术层面上看,草书技法复杂内涵丰富,《草诀歌》中“革圣最为难”之说决非虚言。

新中国成立后,书法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者,始终伴随着国家的命运经历了不同寻常坎坷曲折,而今呈现出了繁荣昌盛的局面。从当代的草书发展情况看,有两项非常明显的优势:其一是草书物质基础条件的丰富,现代科技大发展,照相印刷技术非常发达,各种各样如同真迹的草书名帖皆易获得,从而解决了米芾所谓学书“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的问题,这是古人难以梦想到的;其二是当代社会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时代,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给草书家们充分发挥才能和张扬个性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当然也不能否认,当代草书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不利的因素。为了引起世人的重视,有利于草书健康发展,现提将一些问题出来进行讨论,权为抛砖引玉之用。

一、四个简化

1 社会结构的简化

古代人书法学习,是与小学(文字学)同时进行的,对于历史上各种书体都要作为传统知识加以掌握,篆、隶、楷、行、草的造型结构皆能了然于胸,书法作为文人的一种特殊标志,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浓厚的笔墨氛围,也自然而然的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书法人才库,为以后兼善或专攻的书家出现提供了必要条件。当今由于毛笔已经彻底退出了通用书写工具行列,文土学子人人可以挥毫的局面已经结束,从而书法的阵地由原先的整个文坛学界,退缩到极少数人之中,造成了书法社会性基础结构的大缩简。草书在书法中又属于难度最大者,其字法结体与通用楷书存在着巨大差别,不经过专门训练便如同面对“天书”,故而学草书之人比学其他书体的人少之又少。因此说,古代人的善草书者,大都是在兼善几种书体的情况下,使才情、功夫与草书不期而遇自然而然地成长起来的,也可以说是草书根据自己的特点在整个社会的文土学子中选择了书家,这些人担负着传承草书精神推动草书发展的天职而成为划时代的大家是必然的事情。当代草书群体的出现情况便不一样,其不但失去了广阔的选择对象,更没有经过数种书体书写的兼善机会和专攻的优劣对比,而是人们先入为主的选择了草书,至于具备不具备草书家的条件则是另外一回事了。这种社会化书法基本结构的简化,给草书的学习、继承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2 草书功夫的简化

由于当代人在中小学中没有受到严格的书法训练,书法的学习大都是成年人根据自己的爱好而选择的,甚至有不少人是退休以后才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的。孙过庭《书谱》说:“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意思是说,在对书法学习的理解上少年不如长者,在掌握方法和规矩方面,则年长者不如少年。书法很像武术,基础训练的童子功是非常可贵的,只有下过这样的功夫,才能腰灵身舒和手脚利索,一招一式规矩自然并运用自如;若年长学武,虽也能略得武术要旨,但身手迟滞,而心有余而力不足矣。当代学草书者大都是半路出家,所以在草书学习上理解多而功力差成为普遍现象,即便一些颇有名气者,草书作品也会不时出现捉襟见肘的浅陋之处,不论从草书线条的质量还是意境上,都会因半路出家所欠下的功夫而受到影响。更何况当代人学草书追求速成:学习一点草字歌诀之类的知识,掌握一些草字的基本草法,便用集字方法来凑成篇章。现在不少出版社印有许多用历代草书家的作品集成诗词文旬的帖,可以照葫芦画瓢直接用于创作,刚学草书便急于参赛,有时竟然能入展或获奖,可见当代书坛简化学书过程者当不占少数。

3 循序渐进学习的简化

由于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正体众多,流派纷纭。在历史上关于书法的学习,提倡循序渐进的方法,苏东坡曾形象地比喻各种书体:“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并认为:“书法备于正,而溢于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黄庭坚也同意这个观点,说:“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不难工矣。”宋代是尚意的朝代,而苏、黄又是此书风的代表者,他们对于草书的学习,仍然认为要有从静到动和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其重要程度便可想而知了。就草书本身而言,也有章草、小草、大草之分,其发展脉络非常清晰,因此前贤们大都要求学习草书也要按照其发展j顺序进行,如姜夔《续书谱》云:“大凡学草书,先当取法张芝、皇象、索靖等章草,则结体平正,下笔有源。然后仿王右军,申之以变化,鼓之以奇崛。若泛学诸家,则字有工拙,笔多失误,当连者反断,当断者反续,不识向背,不知起止,不悟转换,随意用笔,任笔赋形,失误颠错,反为新奇。自大令以来,已如此矣,况今世哉。”姜氏所论意在学习草书要从章草源头学起,然后再转向小王之大成者王羲之,然后再注入自己的修养个性以成自家面目,他反对不加选择的“任笔成形,反为新奇”的乱学,这是很有道理的经验之谈。当代人的草书学习,已经没有程序可言了,或者说是把程序简化到了极限,不需要半点准备直接对号入座。一旦寻找到符合个人口味的草书,便开始制作加工,“任笔成形”创造新奇,这恐怕是姜氏所难以想象到的。

4 书家成名过程简化

古代书家成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都要经过一个漫长的炼狱过程,书家成名的大小,与其功夫能力及成就总和成正比。如同投到水里的石头,体积越大份量越重者,产生的波澜越大,向外冲及的力度越强,波及的面就越广;若石块的重量小,产生的波澜也就越小,水波涉及面就越小。这个残酷的现实是不可改变的,所以在文人都能用毛笔写字的时代,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书家,不但要有超人的天赋,而目还要有耐得住寂寞的惊人毅力。他们首先要通过自己的实力征服身边的人,然后由近及远开始了漫长的征程,能刻赢得世人的首肯,方能换来书家的桂冠,所谓“成如容易却艰辛”,正是古代成功书家的真实写照。而现在则不同了,凡拿毛笔写字者,皆自诩为书家,而在众多的书法比赛中偶尔获奖或入展,便可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夜之间便可获得较高的社会知名度。特别是写草书的人,其获奖的偶然隆非常大,当书者将简陋、粗野、笨拙的草书无奈地写到纸上时,很可雏让视觉神经非常疲劳了的评委眼前一亮,如同吃烦了鱼肉看到了野菜—样,便捧为美味佳肴,让其入展或获奖,再经媒体一炒作,一夜之间连朋友都不知其能草书的著名书家就诞生了。当然,这样没有

经过在文人墨客堆里滚打而轻而易举赢得的荣誉是不可靠的,用泡沫制造出来的书家桂冠,会很快被湮没在书法浪潮之中,这就是当代很难出现划时代草书大家的原因所在。

二、双重怪圈

由于当代书法以展览为中心展开,学习草书追逐时贵蔚然成风。于是在书坛土出现了流行书风的双重怪圈:一是流行古人书风;二是流行今人书风。

流行书风自古有之,这是书法与功名禄利联系在一起的结果。功名利禄是一把双刃剑,无异在历史的书坛上起着非常大的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在正体书发展的历史上,如秦的小篆,汉的八分,魏晋的章程书等正体书,无不是朝廷利用功名利禄吸引文人学子来学习并推广的。当然也正因为如此,板滞僵硬的馆阁体书法随着出现了。比较而言,革体书受朝廷的制约较少一些,而受划时代的太书家的影响则很大。如汉末人们学习张芝草书形成风气,“二王”草书又是南朝人们追逐的对象等。当代人学习古人草书,自然受书协评委审美观的影响最大,因为学习评委们所喜欢的书法风格,较容易获得认可而入展、获奖,一故而形成流行书风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再者由于某书家在某地域的原因而形成局部流行书风,如中原的王铎草书热,山右的傅山革书热等。这些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对手继承古代草书艺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学书者不顾自身的学习条件而盲目跟随,生搬硬套,成功率极低。

关于当代人学习当代草书而形成流行书风的问题,也要分两种情况来看待,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新中国建立后的书法发展。当代草书可分为两个时期来看待:一个是前期书家,即从民国进入新中国者,他们大都是在传统旧式的教育下产生的,在解放前便已经取得了书名,进入新中国的都人到中晚年了。著名者如北京的郑诵先;上海的沈尹默、王蘧常;南京的林散之、高二适;山东的朱复戡;浙江的潘天寿;宁夏的胡公石等,他们皆为草书能手,由于文革原因一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拨乱反正,百废皆兴,书法作为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经过了文革前及文革期间的压抑,刚刚恢复的书坛厚积薄发,便呈现出了强劲的爆发力,使书坛成为倍受社会注目的艺术乐园。此时出现的善草书者,大都是前期草书家的弟子门生,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性及师承关系。这些书家成为当今书坛草书阵地的骨干和领头羊,他们的草书风格和审美特点直接影响着当今草书的走向。因此他们又成为当代中青年学习草书追摹的对象,于是叉在学习古人之外,形成了一个学习当代人草书的风气。流行书风对书法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因其直接关系到书者的亲身利益,所以这种趋“时贵”现象古来有、当今有、以后也不会消失,只要能引起在书法上有责任感者为戒便是书坛之大幸了。

三、三种失落

1 纯度的失落

草书是一种书体,其之所以叫草书,就是因为其有特殊的结构形式。着失去了这个特点,其就名不副实了。所以冯班《钝呤书要》云:“学草书须逐字写过,令使转虚实一一尽理,至兴到之时,笔势自生。大小相参,上下左右,起止映带,虽狂如旭、素,咸臻神妙矣,古人醉时作狂草,细看无一失笔,平目功夫细也,此是要诀。”氏所倡导的学习草书,要求对于全部汉字都要用革法进行研究一番,是非常有道理的,其应该是学习草书的第一道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在书写时底气足、不迟疑。

从当代的草书情况看,人们对于草字的结构研究普遍忽视,不用说研究草字法度的渊源问题,就是对于普遍意义的草法掌握也不能深入,故而当代草书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草书纯度的降低。也就是说,所谓的草书家,在其草书作品中,有大量的行书字出现,当然确实有人为了调节草书的节奏使然,但更多的则是草法不熟造成的。我们认为,草书的节奏当然要用草书字去调节,若用行书去承担便亵渎了草书自身的神圣使命。我们不妨看一下先贤们的草书,他们都是在清一色的草书符号下进行书写的,观之如同饮醇厚美酒。若在草书的创作中,有不少的行书字形出现,有理由判定其草法不熟。我们从大量当代人所作的所谓草书作品中发现,那些在草书中滥入的行书字,都是在草法的难于结构者,怎样处理这些字,正是衡量草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而这些环节却以行书字代之,显然大大减弱了草书的水平和表现力。

我们认为,在草书创作中,草体符号应是唯一的书写字体,在表现上可以章草、小草、大草之间融合,而不能参入其他诸如行书的字体,一旦加入行书字体,便有草法不纯、笔法不精、精神不正的俗气感,正如黄金一样,其纯度越高越受到人们的珍重,只有高纯度再加之高工艺的制造,才能显示出其双优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否则,其价值便要大打折扣。

2 个性的失落

在各体书法中,最能表达人们性情的是狂草书。唐朝愈论曰:“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翁方刚曾有“世间无物非草书”之论,他是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反映了草书内涵的博大,与张怀瓘之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张旭之所以被人们称为“草圣”,其原因就在于能将自己感悟到的“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且能达到“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的艺术效果。当代草书的抒情性大大降低,主要原因在于人们修养不够和草法能力的减弱,下笔难得“心手双畅”,自然也影响到自己个性的发挥。刘熙载论书日:“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人,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草书只有在书者修养深厚、才情丰富、草法精熟,“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老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才能实现草书的人格化理念而充分地彰显“我神”个性。当代的草书创作,由于修养不足功力不逮,再加之社会化快节奏等因素的影响,达不到水到渠成地去表现自我,便千方百计的在包装自我上下功夫,到头来却失去了真正的自我。

3 士气的失落

草书之所以被认为是最有艺术性的书体,是因为其具有其他书体所不具备的“字势生动,宛若天然,实得造化之姿,神变无极”的本质,人们在品赏时可将文字的叙述性放在次要地位,故张怀瓘有“深擐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之论。后刘熙载论书便继承了张氏的理论,特重书法的内在气质,他说:“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士气”便是现代所说的“书卷气”,是书家文化修养在笔墨中的表现,这在草体

书法中皆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当代教育文理分科细密≯即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不见得对传统文化有多深的研究,而书法中所体现的修养,大都存在于传统文化之中。再加之在当前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人们渴望利益,出现了信仰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书家的心境,因此在草书作品上也会出现审美意识模糊、精气神不清的状态,严重地影响了草书高深境界的产生。从当代的草书作品上看,所体现出来的大都是横冲直撞的“兵气”;斤斤计较的“市气”;描头画足的“匠气”;察言观色的“门客气”;门派相争的“江湖气”;流行书风的“酒肉气”,人们只能望“士气”而叹了。

四、一个层面

1 当代草书的行为倾向

(1)设计制作。所谓设计制作,是指在草书创作上所表现出来明显的设计性痕迹。草书有别于其它书体最为明显的地方,是具有可供书家自由驰骋的空间,有多大功力才情,便有多大发挥,贵在自然生动。但在当代的草书创作中,设计制作也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其可分为几种情况:一是在书写过程中的对于个别笔画、结体、墨法等的强调夸张,如圈、弯、点的形态以及飞白、重墨、涨墨的设计等;二是在章法上大动脑筋,运用了新的材料、颜色以及拼接、挖补等工艺手段,搞出独树一帜的新颖形式,为赢得评委的青睐做好充分准备。剩下的便是再追求些笔墨形式,如在草书正文中故意穿插小字,草书正文后采取用其他书体书写释文,或用其他书体落款等,尽量做的如广告海报一样繁杂热闹风格鲜明不同凡响,至于草书的内涵似乎无人顾及了。

(2)短期效应。书法的学习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渐入佳境。特别是最为难学的草书,更需要勤学苦练才能触及到真谛。再聪明的人没有时间的投入也难有成就,因此韩愈谓“昔日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才取得成功的。宋米芾也说:“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因此,在书法的学习过程中,恒心毅力则又成为最为重要的条件。往往聪明人不愿意下苦功夫,这也是在草书方面,很多有才气的人不能取得较大成绩的主要原因。当代的草书学习者,学书的路子比较盲目,其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愿意赶流行书风的浪潮,看此时哪种草书风格吃香便学那种,以投其好;二是只凭自己的兴趣和新鲜感,朝楚暮秦胡乱选帖,结果字帖学了一大堆,而到头来一无所获。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术,最容易浪费人们的时间,也最容易丧失人们的意志。学习草书的人,一定要有长远的规划才能大成,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草书路子,要经过几个“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才能进入更加奇妙的境界,才能登上草书艺术的峰巅。

(3)低级趣味。草书能让人振奋者,是那自然奔放气势和变化无穷的线条。每一幅狂放的草书似乎都隐藏着一个秘密、一个故事,因此人们对于草书家大都表现出了非常崇高的敬意。纵观历代被人们传颂的草书大家,也大都是高尚的人格与书格的完美结合。刘熙载曰:“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这最符合抒情达性的草书。“高韵”是书家卓荦不群的超逸格调,“浩气”则是君子的浩然正气,此时“书如其人”“人如其书”二者融入一体,只有如此才能有大家出现,才能有佳作传世。当然,这些都要建立在书家要有深厚的功力和巧妙的技法的基础上。当代的书家在草书功夫上欠缺较多,而在人格精神上亦出现信仰危机。所以放笔直书是难以得到“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的,大都采取“肉不足,外来补”的方法反其道而行之,将诸如稚、拙、丑、乱等低级趣味者冠之以“创新”隆重推出,有时还引来不少追随者,可见书风之下矣。

(4)侥幸心理。当代草书学习者大都是为参展获奖,而其中标准则是一个变数,这要由评委的好恶决定的,因此人们在草书创作投稿时,大都自己没有信心,带有很大的侥幸心理,如同买彩票押宝一样,将看运气如何。

2 草书水平形成的倒置金字塔

旧时文人墨客无不用毛笔作书,整个社会的文人阶层便是酝酿产生书家的摇篮。也就是这个广阔深厚的社会背景,才造就出了历史上那么多伟大的书家。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古时书法人群的分布及所出人才的情况如同金字塔。整个社会上能用毛笔写字者是金字塔的底基,在此基础上出现的善书者当然都是出类拔萃者,他们根据自己对书法投入的多少以及取得的成绩的大小,成为金字塔向上挺立的塔体,而最终被社会所认可的显然就是金字塔上高耸的塔尖。而当代的书法学习,恰好相反。随着迅速的科技发展,不但毛笔退出了实用工具的行列,电脑的兴起,硬笔使用的场合也大为减少。人们的手写行为逐渐被电脑所代替,于是也就剩下搞书法者才用毛笔写字了,这样就失去了一个巨大的群众基础,而凡拿毛笔写字者,皆可称之为书法家了。由于当代这种快节奏的学习、创作、出名的方法,决定了社会上的草书家们艺术水平差距的缩小。也就是说在当代草书创作方面,没有出现真正大家和代表性作品,使草书家们的水平基本上处于一个平面上,在书法活动中的成绩,大都是书写能力之外的“书外功”所决定的。由此可以看出,在草书学习人群呈现出了一个倒置的金字塔的形状:即真正从基础上学习草书者很少,大都是在刚学的同时便有创作欲望,大部分人急功近利、不甘寂寞地加入到了书法比赛参展争奖的行列之中,使草书创作队伍迅速膨胀,几乎草书创作人员与学习草书的全部人员相等,使整个时代的草书人群处于一个平面上,其水平和成就也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在当代以展览为书法活动中心的时期,非常不利于草书的发展,如何处理好这种展览与创作之间相悖的关系,也正是当代书坛所面临着的一个急待解决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