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剧本”课程教学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2-05-31 08:40:07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 要:作为动画片幕后演员的动画师身兼重任,动画表演在动画创作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文章旨在激发学生对“动画剧本”课程的兴趣,分析在教学中学生剧本出现的问题,继而调整动画剧本教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动画剧本;动画特性;教学方法

剧本对于动画项目来说,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动画制作流程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前期主要是剧本、人物造型设计、场景设计、分镜头;中期为原画、加动画、上色;后期为剪辑、配音、合成。而剧本创作作为制作动画的第一步,决定了一部动画作品的成败。“动画剧本”课程是国内各院校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创作动画剧本,培养学生独立创作动画剧本,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和文字应用能力,为制作优秀的动画作品打下根基。

一、激发学生对“动画剧本”课程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学生对“动画剧本”课程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无外乎三点:动画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编写不规范;学生文化理论基础相对薄弱。

动画课程设置不合理,即把原本整体的动画流程划分切割为几大块,课程多而不精,缺少衔接与联系。院校注重技术教学而忽略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局限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学生的功利在于只对技术性的东西感兴趣,技术是实用的,看得见的;而对概念性、思想性的东西不感兴趣,因为这个是不易见的。古人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就是概念和思想,是形而上的,器就是技术和实用方法,是形而下的。就是艺术而言,好的作品总是道器一体的,就像硬币一样是一体两面。关于道与器的思考应该融于我们的教学中,因为技术和方法都是用来表达思想的。

教材的编写几乎千篇一律,连教师都力不从心,更别指望学生对相关课程书本感兴趣。

从学生本身来分析:多数高中生选择艺术类的初衷是因为以自己的文化成绩考不上三本以上的学校,而艺考在他们眼里正是可以给考生减少高考压力又能让考生进名校的快速通道。艺术类考生考上名校的条件如下:在文化方面,高考文化成绩必须要达到此专业所要求的文化课分数线;专业方面,需要在通過院校的绘画专业考试。因此,很多零基础考生在短时间内参加绘画艺考速成班突击培训,有了一定的素描色彩水平后考上大学,由此可以想到这些缺乏艺术基础定位以后的专业兴趣绝对是有难度的。

“动画剧本”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视听语言电影知识,还要具备文学与戏剧方面的知识,所以这些缺乏艺术基础和文化素养的学生所造成的课堂学习气氛可想而知。学生文化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跟不上,不能较好地掌握以及消化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表达的文字主题思想往往不尽如人意。

综上所述,我们在授课时可实施有效措施。

方法一:可在班级中以学生分组的形式来学习,小组人员都参与到分析作品与故事创作的环节中,不仅激发学生自发性阅读关于剧本的书籍,还可以增强学生自身对故事结构的把握能力,巩固所学的剧本知识。组员合作的方式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集思广益,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故事是最精彩的。至于一些让大家无法抉择的片段,可借助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

方法二:艺术类学生,尤其是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只对图画影像感兴趣,而文字性的内容通常受到他们的冷落。所以在剧本课中可以加入分镜头倒推剧本文字的练习。通过文字与画面的微妙衔接,一方面能让学生感受到剧本与分镜头的联系,另一方面加强他们对文字的喜爱。

二、“动画剧本”课程教学中学生剧本的问题

(一)脱离生活,夸张不得当

动画并不是天马行空,与现实生活毫无关系的,而学生的故事往往是脱离了真实的胡编乱造,没有真实的元素可挖掘。故事真实的意思就是故事不是凭空想象,而是由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提炼出来。而艺术类学生,尤其是数字媒体方向的学生喜爱宅文化,不愿意接触社会,对社会关注较少,作品强调自身情感的表达,情节节奏较缓慢,需要依赖解释性的语言推动事件发展,枯燥无趣。曾经有学生写关于父爱的剧本,拿单车作为载体,可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骑单车,写出来的东西毫无说服力。从学生的故事文字不难看出这一切都是因为没有生活积累所导致,而有生活基础的创作一定生动有趣。

(二)观众定位不够明确

人们愿意花钱去电影院看动画片,是因为这些作品能够触动他们内心的孩童气质,一个能引起共鸣打动人心的故事才是观众希望看到的。而学生在创作剧本时容易忘记观众群定位,最后写出来的东西注重炫技重于注重故事的创意,忽略了最致命的一点:剧本决定观众群体,而观众决定故事创作。

创作剧本的关键在于策划,而策划的第一步就是确定作品针对的观众年龄段。先定位受众群体,找到这个年龄段喜欢的类型,了解观众需要才是市场。先了解市场,再细细划分,知道观众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之后再去创作,必然不会出差错。国内的儿童动画观众年龄段分为3~6岁的学龄前儿童,6~9岁的大龄儿童,以及10~16岁的青少年。动画不是儿童的专利,成人也有欣赏动画的权利。成人动画之所以被叫做成人动画,是因为这类作品里有小朋友理解不了的东西。所以不管定位为儿童动画还是成人动画,针对不同的观众年龄段,剧本故事的设定就必然不同。

(三)主题模糊,情节平淡

优秀的动画片主题一定是纯粹的,创作者主要表达一个思想,超过一个思想,观众就会晕头转向。学生的剧本主题不够明确,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种情况是学生的野心太大,希望作品包罗万象,因此呈现出来的主题很多,反而削弱了重点。第二种情况是学生没有自己的主见,根本不能设定一个主题。所以作为创作者不仅要有主见,还要有一个能打动自己的深刻的主题,能通过故事能引发人们对于事物现象的内在思考,传达出人生哲理,才能算是出色的作品。

情节平淡指的是结构设置环节有问题,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环节的比重没分配好,悬念的设置过于随意。而悬念的设置可谓是一部动画作品的点睛之笔,故事中对情节做跌宕起伏、结局未知的设置能激发观众心中的紧张和期待心理,使得观众产生满足感。而大多数学生写的故事开端无力,结局仓促,情节中的小事件不能很好地围绕着主线大事件发展,即便在故事开头设置了悬念也不能挽回无趣的状态。

(四)人物角色过于复杂,人物关系设计不合理

学生最钟情写的角色之一就是多重人格,他们通常认为这样的人物更具挑战性。实际上动画剧本的人物设定里最忌讳的就是复杂多变的人格分裂,塑造角色只有做到特点明显,把握“性格一体化”原则,笔下的人物才会鲜活起来。一体化的意思是指人物性格简单。说到猪八戒,人们脑中会出现贪吃好色四个字;提及林黛玉,人们会想到多愁善感;说到宋江,人们会想到仗义。而学生的剧本中经常出现性格多体化的角色,除了刚提到的多重人格,还有嫉恶如仇但好色贪吃的角色,以及对自己大方,但对别人吝啬的角色等等。这些细致的描述就好似这类人是真实存在的,但这对创作来说其实是种干扰。在西游记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里,大圣闹天宫体现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三打白骨精显现出唐僧的懦弱,而猪八戒的性格在女儿国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想要人物性格塑造深入人心,其实就是靠一体化的性格描述,对性格描述得不清晰,人物就出不来。

在人物关系方面,学生喜欢建立纠缠不清的关系网,然而复杂的关系在短短几分钟里根本说不清楚,人物间的矛盾也无法安置得当。正确的方法应该先确定好故事中的关键人物,再从这个人物展开关系线,通过关系线来描述他们与角色的社会关系,比如母女、恋人、兄弟等。需要注意的还有主角和配角的关系,红花需得绿叶配,但配角不可喧宾夺主,两者要相互烘托。

三、调整“动画剧本”教学的教学方法

“动画剧本”课程与影视剧本有所区别,这是由动画的特性所决定的。通常违反常规打破惯性才能体现出动画的“不可能的可能性”原则,这需要学生建立动画思维方式去创作作品。作为老师,要结合课程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和应用。

(一)引入课堂讨论法

除了课堂讲授法,要不断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重复建议以达到清晰明确的目的,然后再挑出他们喜欢的想法继续深化。整个过程包括了写故事、收集相关资料、讨论意见、舍弃不需要的元素、重新整理主线。

针对课程中具体的理论知识和重点难点,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一起分析研究,也可分组进行。一旦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对于学生的论题可以如下设置:你最喜欢哪一部动画?我们能与作品中的角色产生共鸣吗?哪些人物让我们久久不忘?优秀的动画作品中有哪些巧妙之处?能够让观众叹为观止的元素有哪些?哪些段落能让观众不由自主地捧腹大笑?观众看完作品后会有什么感受?能否给观众一些东西,让他们受益匪浅。

(二)情境教学

剧本创作不仅需要写作能力,还需要表演的基本技能。运用情境教学,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分组表演,不但能试验人物形象是否能在台词对白以及道具场景设计的演练中禁得住考验,还可使学生在合作中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迸发灵感。

(三)创作与实践相结合

动画是艺术,也是商业。寻找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广泛的剧本创作与制作实践中,指导他们参加各类比赛以及商业项目,在比赛中对学生剧本作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比赛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写作功底、综合素质以及创新思维。

四、结语

当前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还在探索过程中,今后需要不断地研究教学与实践,深入研究动画剧本的教学方式,让它真正为学生建造一个优秀的动画创作平台。

参考文献:

[1]陆小玲,浅谈《动画剧本创作》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J].戏剧之家,2014(18).

[2]孔晓燕,论动画剧本课程教学的新方法[J].艺术教育,2014(12).

[3]约翰·卡尼梅克.迪士尼&皮克斯故事大师讲动画剧本创作[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作者單位:

邵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