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诊断

发布时间:2022-06-04 13:05:14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平片CT扫描MRI

缺血性坏死(ANFH)也称股骨头骨无菌性坏死、股骨头骨软骨病、青年畸形性骨软骨炎和扁平髋,也有以最初发现者的姓氏来命名称赖哥-卡尔维-波尔则斯(Legg-Calve-Perthes)氏病。本病的特点是骨骺和干骺端的骨软骨局限性缺血坏死,预后相对较好,可以再生或重新骨化。本病的病理基础是骨的有活力成分(骨细胞、骨髄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因缺血而死亡的复杂病理过程而不是炎性过程,所以本病公认比较恰当的叫法应该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由于本病的发病年龄轻,致残率极高,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目前国内外仍无比较成熟的治疗方案[1],治疗颇为棘手,治疗的关键是在早期,早治疗能防止股骨头塌陷,恢复功能,因此发现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成为早治疗的前提。

本文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因、病理、分期及不同时期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和诊断时需要鉴别的类似疾病,提高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认识,使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成为可能。

病因

股骨缺血坏死的病因比较复杂,目前仍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因股骨头骨骼血液供应中断而引起的骨缺血坏死。引起血运中断的原因目前主要认为的因素有长期嗜酒、大剂量使用激素、外伤、脂肪栓子、大剂量放射线照射后、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低毒感染等[2]。

病理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改变分为两个阶段[3]:①骨细胞死亡阶段,骨髓的不同组织对缺氧的敏感程度不同,其中最敏感的是造血组织,供血不足6~12小时即死亡,骨细胞次之,缺血后12~48小时死亡,脂肪组织对缺氧最具抵抗能力,在供血不足2~5天内才会死亡。②以血管再生、骨再生和骨小梁吸收为特征的修复期。

分期标准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期体系较多,参照被广泛认可的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4]方法共分5期。①0期:骨活检结果阳性,X线平片、CT扫描、MRI检查阴性。②Ⅰ期:骨扫描和/或MRI检查阳性,X线平片股骨头斑点状骨质稀疏及骨硬化囊性变。其中ⅠA期MRI股骨头病变范围占15%以下;ⅠB期MRI股骨头病变范围15%~30%以下;ⅠC期MRI股骨头病变范围30%以上。③Ⅱ期:X线平片及骨扫描阳性,股骨头无塌陷,髋臼无变形。ⅡA期MRI股骨头受累范围15%以下;ⅡB期MRI股骨头受累范围15%~30%以下;ⅡC期MRI股骨头受累范围30%以上。④Ⅲ期:新月征和/或股骨头塌陷,未涉及髋臼。ⅢA期X线平片上,新月征占股骨头<15%,或塌陷<2mm,ⅢB期X线平片上,新月征占股骨头15%~30%,或塌陷2~4mm,ⅢC期X线平片上,新月征占股骨头30%以上,或塌陷4mm以上。⑤Ⅳ期:股骨头变扁或塌陷,关节间隙变窄,骨性关节炎的表现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表现

X线片: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平片检查时无异常改变,大多数患者在X线平片检查出现阳性改变时已属中晚修复期[5]。可见股骨头关节面下低密度囊变区,囊变区边缘相对清楚,内可见死骨影,片状骨质疏松区,髋关节间隙增宽,股骨颈增宽、缩短等。晚期股头变形、密度增高,颈干角减小,沈通氏弧线不连贯,髋臼窝变浅变宽,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边缘骨赘形成等。虽然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平片检查常无阳性发现,诊断价值有限,但由于X线平片检查操作简单,费用较低,对显示股骨头整体全貌有明显优势,因此,对怀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均应常规行平片检查,鉴于X线平片对早期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尚有一定限度,对临床症状典型,怀疑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X线平片又无阳性发现的患者,为了早期确诊,应进一步做CT扫描或MRI检查。如图1所示。

CT、MRI征象:①0期:CT、MRI表现均正常。②Ⅰ期:CT可见股骨头骨小梁星芒结构增粗、变形,有时伴有短线样稍低密度影或簇状、斑片状以及条带状的硬化影,无“新月征”的出现,MRI在T1W Ⅰ上股骨头斑点状、小囊状及线条状低信号,部分呈高信号,T2W Ⅰ、STIR显示为高信号。③Ⅱ期:CT表现为股骨头斑片状骨质硬化及囊变低密度区、星芒状的骨小梁结构消失等,MRI在T1W Ⅰ上表现为股骨头前上部边缘斑片状异常信号,在T2W Ⅰ、STIR上表现骨髓水肿的高信号。④Ⅲ期CT表现:在Ⅱ期的基础上并见“新月征”及股骨头的骨质碎裂及关节面塌陷,MRI在T1W Ⅰ上呈现片状或不规则低信号区,软骨塌陷,T2W Ⅰ上表现为内高外低的新月形[6]异常信号。⑤Ⅳ期:CT及MRI见股骨头明显变扁,MRI的T1W Ⅰ表现为大片状不规则形低信号区,冠状面见股骨头明显碎裂及塌陷、合并股骨头肥大畸形,髋臼缘骨质增生及关节间隙变窄等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表现。如图2、3所示。

图2 同一患者,CT扫描见条带状高密度硬化影

鉴别诊断

股骨头骨骺滑脱:此病常发生在12~16岁,常单侧发病。典型的X线表现是骨骺向下移位,股骨颈上缘变平,甚至向外凸。此时,沿股骨颈上缘画一直线,股骨头不能与此线接触。

先天性髋内翻:此病多发生在幼儿,主要的X线表现是股骨颈干骺端的下方出现游离的三角形骨块,干颈角缩小,股骨头向下移位,形成明显的髋内翻。

髋关节结核: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髋关节结核的鉴别是有一定困难的,尤其是早期髋关节结核。但髋关节结核是炎性病变过程,早期即出现关节囊肿胀,股骨头可略增大而不是缩小。骨质破坏多半是从边缘非受力部位开始的,而不是骨骺坏死、囊变、节裂。

图3 MRI见蜿蜒走行的斑点状、线条状低信号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

由于骨关节系统具有良好天然对比,X线平片检查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它具有操作方便,价格低,显示病灶、髋关节及股骨头全貌整体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X线平片检查对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敏感性低,漏诊和假阳性时有报道[7],CT在显示病变细节能力方面具有较X线平片有很大的提高,它能发现X线平片不能检出的早期病灶,而且在显示细小病灶的位置、边界、形态及骨小梁等细节方面与X线平片检查相比更具优势,特别是多排螺旋CT能进行任意方位多参数的后处理成像,对病灶的定位定性及股骨头形态的观察提供更有利帮助。目前,CT作为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检查手段,其应用价值已得到公认,但与MRI相比,CT不如MRI能直接反映病变早期骨髓水肿的形态改变,MRI具有多方位成像,组织分辨力高,图像层次丰富等,且能通过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提示病变解剖形态的变化,还可反映人体组织的病理及生理生化信息,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的骨髓水肿、坏死及肉芽组织浸润,MRI已被学者们公认为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敏感的方法[8]。但它对骨质的细微结构改变及钙化不如CT,且费用较高。

综上所述,MRI可发现普通X线平片不能发现的早期病变,已被公认为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准确、最敏感的理想方法,CT可发现早期病变,能观察病变的范围及程度,X线是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和分期的常规手段[9]。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和经济状况来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杨业林,徐杰,孙强,等.早期股骨头缺血怀坏死影像学诊断的实验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1):4-7.

2余开湖,冯敢生,郑传胜.DR、CT、MRI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J].临床放射医学杂志,2004,23(2):151-153.

3张雪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24(6):345.

4郭宇宁,卫小春.股骨缺血性坏死的分期[J].实用骨科杂志,2007,9(13):535-536.

5Lavernia CT,Sierra RT,Grieco FR.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J].J Am Acad Ort hop Surg,1999,7(4):250.

6任安,张雪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研究简况[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31(3):199-202.

7刘仁杰.CT在股骨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0,48(10):94-95.

8刘士远,张覃泉,施增儒,等.MR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初步经验[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12(2):117.

9苏辉,戴荣贵,吴传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诊断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03(6):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