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专业发展的“名片之思”

发布时间:2022-06-06 11:45:10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笔者手上有几张中小学校长的名片。其中一位校长的名片除了有“XX市第一中学校长”,更有这样一些身份称谓:全国教育家论坛理事会理事、中国教育管理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名校长研究中心理事、中国改革与发展教育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知名学校研究会副会长。

按理说有了这样的名衔,其地位与影响决非一般,其人格魅力、教育思想、专业管理水平等应该不同凡响。然而,笔者跟这位校长交谈时,却听他这样说:“现在不都时兴这个么?那个‘教育家论坛’理事,赞助费花了一万;那个‘科学院研究员’,花了五千;那个‘客座教授’也没有什么,就是教授们每年来我这里玩一玩……有了这些‘武装’,气派!最起码谁也不敢小瞧我!”——这应该是他的大实话。

“大楼有了,升学率上去了,老师们票子多了,我们也得提升提升么,总是‘校长校长’的,听起来没意思。再说了,这个会长、那个理事,每年还能‘因公’出去转转看看的……”——这位校长继续给笔者传授着“真经”。

的确,大楼有了,升学率上去了,教师的福利待遇也上去了,这不应该是校长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校长还要为自己、为学校打造一张什么样的教育名片呢?校长专业追求的灵魂在哪儿?这引起了笔者的一番思索。

一、校长专业发展的“名片诉求”

如果名片果真能够代表一位校长的能力、水平,那么,校长应该有什么样的“名片诉求”呢?笔者以为,新时期校长最需要着力打造的是这样三张教育“名片”。

1.“专业品格”名片:校长的魅力所在

一是“品格名片”。品格是什么?字典上说,“品”是等次,“格”是标准。如果一个事物等次低、标准差,这就是品格差;反之,就是品格高。就校长来讲,他的“品格名片”就是他的处事风格、为人风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校长的人格素质体现在专业管理理念、专业道德、专业管理技能与专业管理精神四个方面。其中,作为信念、追求等内在价值观最集中体现的校长人格精神,则是校长专业发展的最终和最根本的标志。所以,校长首先要努力打造好的就是自己和学校的“品格名片”。为什么提到霍懋征老师,大家都很景仰?那是因为霍懋征老师“爱的教育”的“人格名片”值得我们景仰,她的人格魅力是全国广大教师高山仰止的楷模。所以,校长要把自己的人格和学校群体人格的关系认识到位,时时处处谨言慎行、嘉言懿行,让自己的“品格名片”在集体生活中熠熠生辉。

二是“思想名片”。在浙江,笔者看到一位校长将罗丹的“思想者”摆放在案头。由此,笔者想到,校长要努力打造一张校园思想家的名片。如果学校里有思想的领导多了,那么,有思想的教师一定也会多起来,这所学校就慢慢变成思想引领的学校。但是,目前有些校长往往还习惯于把自己的职务当“官”来做,教师们自然地也习惯于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书”来教——除了编练习、讲练习、改练习,什么都不思考,什么都不会做。一所学校一年下来,教育期刊上不见教师们“说一句话”——他们提不出一个有价值的命题,甚至说不出一句有意味的话。如果是思想引领的校园,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苏霍姆林斯基在其52年的短暂人生历程中,当过教师,做过领导,他给世界教育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撰写了4部专著、600多篇论文、1000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和小说。他是一位有教育思想、有生活情趣的教育家。我们的校长不也应该努力地打造好这样一张最厚重的名片吗?没有思想,我们的学校管理工作就会沦为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简单的例行公事”。

笔者在河北参观时,看到一所学校办公楼中张挂着这样的条幅:“老师,您为什么受到我们的敬重?因为您的课堂就是您的人格,您的人生,您的思想!”如果换一个角度问一下:“校长,您为什么受到我们的敬重?”校长们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校长们能做什么,怎么去做,做得怎么样,这才是“思想名片”的内容。一个只会向教师要分数、要升学率的校长是可怕的。教师将做什么,他的发展远景是怎样的,这些都需要校长通过打造自己的“思想名片”,给每一位教师以专业发展的鼓舞,提高他们专业发展的信心,最终促进他们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成名成家。

三是“平民教育实验家名片”。什么是“平民教育实验家名片”?就是要有平民的心态,不要把校长当官来做,要始终把自己放在平民百姓的位置上,进行着基于平民教育的实验。关于平民意识,笔者想到了德国前总理科尔。他在任时叱咤风云,退休之后,自愿去做花工,并且做得平静、从容、自在。所以,新课程背景下,校长也要打造这样一张“平民名片”,拥有平民的心怀,通过不断的教育实验,努力接近教育的本质,成为陶行知先生那样的平民教育实验家。当年,陶行知先生先后提出并实践了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创造教育理论。他让学生接受抗战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他始终为中华民族的前途着想,坚守着教育救国的理想信念,因此,他逝世后被尊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新时期,我们的校长仍然需要打造一张像陶行知先生那样的名片,不断地思考教育的意义,努力追寻自己的教育梦想,乐于走一条艰辛而又充满活力的教育家之路。

2.“核心价值观”名片:学校文化的精髓所系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于这些话,我们当然并不陌生。应该说,这些话就是先贤们最精致的名片,因为它简明地表达了先贤们的人生境界和生活追求。

新课程背景下,校长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教育追求、教育梦想与学校集体的价值取向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打造自己最精致、最完美的教育名片。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核心价值观。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看,校长在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上应该是引领者,他是学校价值观最努力的探求者和最积极的实践者。这样,学校领导集体才是学校凝聚力之源,才会成为学校意志最集中的体现者。

能够体现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名片是最精致的名片,是学校教育思想的高度浓缩,是学校文化的精髓所系。有些学校的价值观是经过几代校长的努力发展而来的,已经成为非常亮丽的“名片”了,不论是哪一任校长,只能发展、完善它,不能轻视、忽略它。而对于那些尚没有自己“名片”的校长,应该考虑打造一张属于自己的、能够体现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名片。

在山东,笔者到过这样一所学校,学校的校训是“为学生40年后的生活考虑”。这所学校的校长1984年参加工作,已经做了10年校长。他说:“我是从班主任做起来的,一直做到现在——县城里最好学校的校长。”他停了下来,谦虚地说,“不过,不是最好的校长。”笔者问他最好的校长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是什么。“树立学校核心价值观!” 他的话掷地有声。

在他的心目中,毫无疑问,真正专业的校长应该努力打造学校核心价值观这张名片,因为这张名片就是校长价值追求的缩影。他说,核心价值观,也是校长凝聚人心、人气、人力的重要抓手,校长的使命就是在他任期内不断丰富和提升学校教育的价值。

谈及分数和升学率,这位校长说,分数、升学率只是教育的副产品,但我们现在却把它当做最主要的目标来追求了。就像“站直了”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但现在我们却把“站直了”当做一个人的固定动作去要求一样。

当年,陶行知先生从美国回来,在南京晓庄推行乡村生活教育,他的治校理念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生活即教育。”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也是一句非常简明的话:“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所谓的教育家,他们的教育理论往往就是非常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却包蕴着宏大高远的气象。

江苏省扬州中学自1906年建校以来的十多任校长均以“科学与人文并重”为学校的核心价值取向;江苏省苏州中学建校80多年以来一直以“诚、思、信、勇”为校训;山东省诸城实验中学多年秉承“用心思考未来”的办学理念……

一位即将退休教师的话震惊了笔者:“每每走过学校的校训前,我都停留一会儿。我在想,校长践行了‘唯真唯实’的价值取向了么?我的教育教学践行了‘唯真唯实’的理念了么?我40多年的校园生活一直在向着‘唯真唯实’的境界努力了么……”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成员反思现实、鉴古察今的一面镜子。

从学校成员组织关系的金字塔来看,校长处在人际关系的“塔尖”上,是学校办学理念与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追求者,理所当然地也是学校核心价值取向的实践者、引领者。一任校长,如果能以学校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带领教师向教育最理想的境地进发,去追求真正的教育,那么,他就是学校先进文化的代表。学校这张最精致的名片应由一个团队或者一个集体来打造,而校长则应是其中最卓越的领导者。

3.“执行力”名片:学校管理的效度所依

一是正本清源。谈到如何治理一所高中学校,一位有着25年管理经验的校长深有感触地说:“我的经验就一句话,正本清源!”

这位校长历经了三所学校,他每到一所学校都能如鱼得水,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笔者问他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他说:“我新到一所学校,首要的任务就是做好‘五统一’: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核心价值观,统一学校价值取向。不论花费多大的精力,学校成员必须达成共同的愿景,规划好团结协作的奋斗历程,形成富有凝聚力和归属感的学校集体。这就叫做正本清源。没有正本清源的过程,校长意志很难实现,还谈什么学校理念、学校价值观、学校文化建设?”

二是建构理念。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追求,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文化理念。先进的、正确的理念可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进而提高教师的执行力。

作为校长,最应该看重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文化建设。山东的一位校长说,他在山东经历了三所学校。第一所学校的理念是“为学生一生幸福负责”,因为那里的学生素质差,他要让那些素质差的学生看到希望。后来,当他到了第二所学校——全市最好的学校,他发现,那所名校的老师凭借自己的优势在搞家教,课上不讲或者少讲,课后在自己的家教班上大讲特讲,于是,他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幸福奠基”的理念,目的是将教师引导到对学生发展负责的轨道上。而现在,他到了教育局当局长,并且兼任职教中心的校长,他又给职教中心的教育目标作了定位:“技能强身,实业报国。”有了良好的、恰如其分的理念引领,学校成员知道做什么、怎样做、做到怎样才算是“顺风”了,学校的执行力自然也就提高了。因为有了良好的执行力,他所走过的几所学校都成了同类学校中的佼佼者。

三是理顺关系。校长们面临的各方面压力非常大——上面是局里的压力,下面是群众的压力;外面是社会的压力,里面是教师的压力。所以,校园内部领导与领导、领导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冲突会不时发生。化解矛盾、规避冲突需要理顺学校成员、特别是领导成员间的关系。如果理不顺这些关系,学校执行力就会梗阻、内耗,校长的管理理念就难以得到较好的贯彻和落实。

那么,校长如何面对学校管理中的内部矛盾呢?校长如何减少校园内部的种种冲突呢?

山西的一位校长说:“校长首先要跟副手理顺工作关系。职责有范围,分工要明确。” 这位校长说,减少校园内部冲突,特别是一把手与副校长的冲突,应该注意一些管理艺术。他在工作中强调三点:一是尊重副校长,与之平等地讨论工作问题;二是倾听副校长的声音,特别是声音背后的心声;三是支持副校长的工作。事实上,校长和副手相处过程中如果遵循了这三条原则,他们之间基本上不会发生矛盾或者有矛盾激化之类的事情。

谈到如何治理好一所学校,山东一位校长的三句话让笔者记忆犹新:“怀柔策略,外圆内方,规矩不可逾越。”他解释说,这种管理理念,实际是从他做班主任的那天就开始形成了。这位对于班主任建设有独到见解的校长说,校长的领导艺术主要在于处理与班主任、中层干部的工作关系上。他说,对中层干部与班主任工作,校长要做好三“不”三“只”:不评判,只了解——评判由他们的分管副校长去做;只建议,不强迫——需要不需要强迫,那是分管副校长的事;不决断,只商量——面对遇到的问题,要跟他们商量,问题解决的方案应由他们去实施。

二、拂去名片上的“尘埃”

新课程背景下,由校长担纲的学校管理应该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教育管理,可以称之为校长的“专业管理”。笔者通过对江苏省新沂市的校长与教师的问卷调查,找到四个导致学校人心涣散、凝聚力下降的关键词——“磊落不够”“公正不足”“思路不清”“理念不明”——它们可以反映校长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校长们务必要拂去这些名片上的“尘埃”,以期树立校长的良好形象,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品位。

一是“磊落不够”。当学校核心价值取向确定以后,校长首先应该意识到,自己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校园中的人,应该服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为师之道,做人光明磊落。笔者在网上曾经读到一则“历史上最牛校长”的帖子,帖子中历数了该校长提拔、任用教干的一些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帖子?除了发贴人自身道德素质的原因以外,是不是与校长的磊落不够有关系?三年提拔的四位副校长为什么都是校长的学生?是偶然还是巧合?

笔者在一所学校访谈时,还听到了这样的校园歌谣:“一号大侠XXX,不懂政策瞎胡说。二号大侠XXX,占着职位卖酒水。三号大侠XXX,这边醉过那边喝。四号大侠XXX,包过食堂包宿管。五号大侠XXX,大小事情一直拖……”如果将“XXX”换成一个个具体领导的名字,听起来押韵顺口。教师把校长的形象编成歌谣来传唱,说明了什么问题?一位退休的校长说得好:“如果人格受到怀疑了,那么,老师就会跟学校的‘领导集团’咫尺天涯。”

二是“公正不足”。当校长甫一上任,他便成了全校教师考量的中心。校长的一言一行,甚至每一个表情,都会引起教师的相关反应,校长待人处事的公正性便成了大家评价校长的重要尺度。

江西一所四星级学校的校长把上级安排给该校的一个出国教育考察名额让给了一位普通女教师,于是引来了教师们的议论:有猜测他们之间是亲戚关系的,有猜测他们之间是邻里关系的……一时间,校园内充斥了各种各样的传言。大家在纳闷:校长为什么把机会给她呢?她为什么受到校长的器重,是教学还是情感?校长的人格受到了强烈的质疑。所以,校长应该公正地对待校园内的每一个人。对于职称评定、评选先进、出国考察这样的重大事情,校长如果不能做到公正公平,那么,要不了多长时间,他在学校的公信力就会大大下降。

三是“思路不清”。当校长专业管理的人格魅力、专业技能、专业精神滑坡时,就会出现管理上思路不清的现象。学校是由不同层次的人员构成的,应该有相应的领导组织框架。校长要对这个框架进行科学规划,从上到下的纵向指挥要不间断,从左到右的横向联系要不冲突,这样,才是科学管理,才是思路清晰的管理。

如果校长不尊重这种管理框架,不去完善这种管理框架,那么,学校必然会出现来自制度设计层面上的种种问题,可能就会出现“谁都在管理,但谁都不管理;谁都负责任,谁都不负责;谁都想到后果,但谁也没有想到后果会那么严重”的现象。

四是“理念不明”。学校领导集团是学校向心力的核心,但这种向心力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校办学理念和校长的教育理念。

一所学校没有朝气,没有活力,往往根源于校长的教育理念失落或者不明。而当学校的核心理念失落以后,教师就会感觉自己没有了奔头。笔者曾经访问过两所学校,一所学校常常为不能完成上级下达的“学科带头人”评比指标而闹心,因为大家都不想报,不愿意报;另一所学校则为社会评价低、优秀教师流失多而烦恼。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的核心理念出现了问题。

三、让评价成为校长专业发展名片的“保鲜剂”

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本来试图以专业的教育评价观来引领和影响世俗的教育观,希望摆脱业已扭曲的教育现状,但从目前来看,它还是在某种程度上被世俗教育的强大裹挟力给淹没了。

当前的教育评价处在世俗教育评价与教育专业评价相摩擦与碰撞的阶段,学校教育还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世俗教育评价的阴影。社会群体甚至行政领导,往往以分数作为唯一尺度来评价教育的得失成败,他们总是认为多考上几个本科生,教育就发展了,教师就有水平了。家长以孩子能不能考上大学考量教育,或者是以能不能上“好大学”来考量教育——即使是孩子不愿意上的大学,不愿意学的专业,也丝毫不影响他们的评判结果。因此,真正的教育被世俗教育观“绑架”到非专业的教育愿景上去了。

笔者认为,校长的核心价值取向绝不能被社会评价左右。一旦被社会左右,那么,学校就丧失了自己的教育主导权和自主管理权。因此,开展专业的教育评价,摒弃非专业的教育评价对学校教育的干扰势在必行。我们的教育必须由具有专业教育观的人士运用科学的教育测量评价体系作出综合性评价,这样,才能够让教育家办学成为一种可能。

山东省一位分管教育的领导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中国教育受非专业评价的委屈太多!”是的,社会生活中谁都能评价教育,甚至一天也没有从事过教育的人,也能够对教育指手画脚。目前尽管有些校长呐喊、呼吁,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专业教育观与世俗教育观的碰撞与较量,但较之于有政府官员首肯的世俗教育观,校长的声音还显得不是那么响亮、清脆。

20世纪末,当江苏省近一百所重点中学被升学率困扰时,锡山中学朱士雄校长用“做现代站直了的中国人”的办学理念引领老师们冲出重围,打出了自己的教育品牌,也使这所地处偏远农村的高中学校不多年间就办成了江苏省最有影响力的好学校。朱校长退休时被学校领导成员和全体教师称为“我们永远的校长”。很遗憾的是,进入21世纪后,很多像这样因改革而名声大振的学校都渐渐式微,淹没在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群众意愿”中。

所以,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的校长应该看到自己在专业成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抖落思想意识上的教育尘埃,与时俱进。我们应该坚守教育的本质,做一个教育“麦田的守望者”;我们应该坚守教育人格,做一名草根式的教育实验家。相信只要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教育实验与对理想教育的追求中,我们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便能够渐渐改变,我们中的许多人也将因此成为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魏书生、李镇西……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