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及分析

发布时间:2022-06-06 11:55:08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 要:教学质量评价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诊断、导向和激励教学的功能,是提升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本文从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和评价结果等方面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指出了教学质量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功能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應解决策略。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评价研究》(课题编号:szwzy201301)研究成果。

教学质量评价是改进学校教学活动、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教学质量评价是以遵循教育教学内在规律为前提,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利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与量化判断的技术性管理方式[1]。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对课程教学活动过程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发展状况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利用评价检查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

1 教学质量评价的发展及主要功能

1.1 教学质量评价的发展历史

19世纪末期以前,教育领域的评价等同于考试。20世纪初,英国教育家泰勒(R.W.Tyler)提出了以目标取向为评价模式的教育评价概念,但该模式注重对教育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教育过程的评价。20世纪中期,克龙巴赫 (L. J. Gronbach)和斯塔弗尔比姆 (D.L.Stufflebeam)提出了以过程取向为教育评价模式的形成性评价。该模式把教育过程纳入了被评价对象范围。20世纪80年代,古巴( Egong Guba) 和林肯(Y.S. Lincoln)将多元性理论引入教育评价,提出评价者通过协调各种价值标准,最终形成一致意见[2]。但这一时期教学评价过程中对评价对象主要进行管理与控制,注重教育结果,形成了奖惩性教育评价制度。20世纪后期,教育评价开始以人为本,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目的,注重人的发展过程,英国教育家提出了“发展性评价制度” [3]。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在借鉴国外教学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注重对各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以保证教学质量。

1.2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功能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工作和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功能,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力的发展。

1.2.1诊断功能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一方面有助于让学校了解该课程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表现出的共性及个性的问题,为学校的师资聘任与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有效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工具。通过教学质量评价,可以使学生及时掌握和反思自己的课程学习状况,不断改进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

1.2.2导向性功能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的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一般是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来制定的。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手段会按照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进行组织与实施。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与各部分的权重让教师及教学管理部门了解该课程教学中的长处与不足,为学校和教师对相关课程的教学明确了努力方向。

1.2.3 激励功能

开展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对被评价对象的优点及长处进行肯定性的评价能提高其个人的自信心、自豪感与成就感,强化其工作责任感,更能调动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教学质量的否定或鼓励性评价,可以促使教师遵循正确的课程教学规律,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和科研活动,不断增强教学效果,促使教师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评价也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

2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及问题

学校本着“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全员育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化专业、课程建设,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1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现状

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大多是由多层次的评价主体构成,主要有学生评价、督导专家评价、同行评价、领导(管理人员)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从评价对象看,教学质量评价包括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和环境质量评价。在现有教学条件和管理体制下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影响最大的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

从评价方法上看,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本着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线上线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采取多种组织形式,如同行、督导听课,学生、教师网上测评,问卷调查,学生信息员反馈,教师、学生座谈会,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等方式,从多层面多角度衡量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

从评价内容上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主要考察教师的以下四方面:教学工作中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表现,教学工作的业务技术水平和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治学态度、敬业精神和教学纪律,教学目标任务的实现程度和教学效率。具体评价过程中将以上内容具体分解为10个项目类别进行量化赋分,这10个指标分别是:教学态度、备课、教学基本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批改、辅导答疑、教学进度、课堂管理等。其中教学态度、教学基本功、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权重比例较大,因为这几项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从评价结果看,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会学生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所以大部分学生网上测评结果能够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但不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不同的需求,同一种教学方法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评价结果。

2.2.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主要问题

尽管各高职院校努力改进与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但现有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2.1.评价主体缺乏主动性与主人翁意识。首先,学生评价中学生信息员信息反馈表一般是由各班级信息员代表班级填写,但因部分信息员工作不到位、信息填写不够客观,有敷衍了事的现象,或者部分信息员仅凭个人喜好填写反馈信息而不能代表班级群体的评价。这些信息反馈表往往会给教学管理部门带来信息误导,不能真正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其次,部分学生、教师过于在乎学生网上测评结果而影响教学效果。相比而言,在测评过程中部分学生害怕给老师测评分数低了会影响自己的学业成绩,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各项指标打分超过实际情况,各项目均给满分的也不在少数。而部分教师担心对学生管教严格会影响自己的评分,而疏于加强教学管理,对学生学习缺乏督促,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再次,同行评价的网络测评结果往往水分较大。因同行网络测评一般采取教研室内的教师相互评价,评价对象与被评对象间为了赢得和谐的人际关系,测评过程中一般相互间打高分甚至满分。最后的测评结果则是每个教师之间基本没有差别。这样的评价结果也不能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

2.2.2 评价标准缺乏针对性。学校开设的各类课程都有其自身特点,对所有课程都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不利于開展教学改革,形成有针对性的特色教学。制订评价标准既要考虑各课程的共性标准又要兼顾专业课程的特点。另一方面,教学督导成员因人数有限,不能兼顾所有课程,听课过程中对教学基本规范方面的能力关注更多,而对于各门课程的具体要求与具体重点、难点把握,问题解决方法等相对难于评判,这或多或少会影响课堂教学评价结果。

2.2.3 评价体系指标缺乏科学性。教学中,任课教师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但在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中对量的要求多于质的要求,难于调动教师推进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此外,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专门性人才,为此,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更要注重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这在现有评价指标中未给予突出强调,因此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对学生此类能力的培养应该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增加其相应权重。

2.2.4 评价功能缺乏导向性。学校开展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 “以评促改”,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信息员反馈信息通常公布的是正面的信息,对于需要改进的人员和改进的具体问题只是笼统表述,缺乏针对性的反馈。学生、教师测评的结果反馈滞后且非直接反馈本人。无论对于测评还是听课结果仅仅止于结果反馈,而学校缺乏相应人员或相应部门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与帮助。教学质量评价只体现了监督功能而没有发挥导向功能,也使得教学质量监控部门与教师成了两个对立阵营。

3 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策略

针对以上教学质量评价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质量评价的积极作用。

首先,更新观念,正确对待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教学的初心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教师与学生都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评价观,评价不是利益交换的筹码,而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手段,也是师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过程,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将学校的教学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其次,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评价指标作为学校课程教学发展的导向,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与专业内涵发展,因此,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人才培养需求的提升不断地更新与发展。如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增加网络课程的建设与使用等。评价体系中要兼顾学生的通识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发展,理论知识拓展与实践能力的提高,评价标准可以按照课程性质进行归类,分别制定几大类的评价指标,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的效度。

再次,加强教学评价管理,搭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沟通交流平台。学校要充分发挥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对评价结果加以分析,对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需要区别对待,分开处理。对共性问题可组织公开课等发挥集体示范作用;对于评价发现需要改进的教师,可建立帮扶小组进行个别指导。此外,还可以建立QQ群、教学沙龙等平台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与学习。

最后,创新激励约束机制,有效发挥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良性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必须要靠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进行保障。学校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情况可建立相应的业务档案,记录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对于表现出色和有进步的教师给予奖励,鼓励教师不断努力进步。

总之,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能够让学校准确了解教学现状,并作出行之有效的调整与改进。有效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能够使学校尤其是教学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影响教学效果的不利因素,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发挥和强化优势,及时解决问题,合理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 爽,李 硕. 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J]. 现代教育科学, 2011( 4) : 155 - 157.

[2] 白景永.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 4) : 119 - 121.

[3] 朱亚平.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评价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4).

作者简介

郭新月(1975-),女,江苏如皋人,讲师,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