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系统整体观解读与概念研究思考

发布时间:2022-06-06 17:55:10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      要:立足系统整体观,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解读体育系统整体性的基础上思考我国体育概念研究的相关问题。研究认为:体育是由各种要素、子系统在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关系下构成的系统整体,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体育概念的界定,要注意把握体育事物整体的功能价值,体育本质探索考虑到体育各要素的内外联系,体育属归类考虑到体育系统的层次关系,体育内容确立应符合体育范畴的动态变迁。针对复杂的体育现象,体育概念研究要遵循体育系统整体观思维,以开阔的思维考察体育系统整体功能、综合的思维把握体育的内外联系、开放的思维进行体育现象的横纵比较、发展的思维看待体育的范畴变化。

关  键  词:体育概念;体育现象;系统整体观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9)06-0008-05

Abstract: Based on system holistic view, by applying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data and logic reasoning, the author thought about sports concept related issues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interpreting sports system holism, and dre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sport is system holism composed of various elements and subsystems under certain organizations, structures and relationships, provided with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olistic, correlative, hierarchic and dynamic. For the definition of the sports concept, the function value of sports object holism should be grasped; in sports nature exploration, the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relations of various sports elements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sports classification, the hierarchic relationships of the sports system should be considered; sports content establishment should be in conformity with sports scope dynamic changes. Aiming at complicated sports phenomena, sports concept research should follow sports system holistic view thinking, examine sports system holistic functions with broad thinking, grasp the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relations of sport with comprehensive thinking, carry out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comparison on sports phenomena with open thinking, and look on sports scope changes with developing thinking.

Key words: sport concept;sports phenomenon;system holistic view

自20世紀80年代以来,体育概念就一直是我国体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众多专家学者从哲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发生学及逻辑学等角度对体育的本质、功能、属性等概念问题展开了“论战”,大量学术成果的诞生对推动我国体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体育的概念不但未达成共识,对其本质、功能、属性等问题的争论甚至还呈现出愈陷愈深、越发混乱的局面。“何为体育”之类的问题成为许多老一辈专家学者避而不谈的话题。在众多青年体育人士眼中,体育概念研究也被认为是浪费精力的徒劳之举,更有甚者发出没有必要探讨体育概念之类的呼声。事实上,“真正的科学运动是从修正其最基本的概念开始的”[1]。科学的体育概念亦是科学体育观和体育基础理论体系建立之核心和基础,体育学科的安身立命亦亟待要求确立科学的体育概念[2]。所以,不能因体育概念界定的复杂性和分歧就放弃对体育概念的探索,而是要转变思维反思过去矛盾产生的原因。故本研究从系统整体观的角度,试在解读体育整体性的基础上思考过去体育概念研究存在的分歧及矛盾,以期对今后我国体育基础理论研究有所助益。

1  系统整体观的内涵及发展

“系统”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元素组成的,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3]。系统整体观视事物为系统存在,强调运用系统思维去认识时空中物质运动的规律。1945年贝特朗菲提出系统论至今,系统整体观已历经经典系统论和现代系统论两个发展阶段。经典系统论以系统的整体和整体性为研究对象,提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思想,指出孤立的部分特征不能解释整体的特征,科学把握整体要综合考虑系统构成部分以及相互间的关系[4]。经典系统论虽根本否定了传统的机械整体观,但未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其硬伤为模糊“系统”与“整体”之别,故后来又在原有基础上形成了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现代系统论。现代系统论弥补了传统系统论观点的缺陷。将系统内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纳入核心研究范畴,严格界定了“系统”和“整体”的概念,使其真正成为揭示研究对象的系统存在、系统关系和系统规律性的科学[5]。

现代系统论指出系统是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整体是系统的基本特征,认识系统整体需从其部分、结构、层次、功能及环境的关系角度着手。同时主张用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范畴代替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范畴,认为整体在系统的存在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要素或部分对其系统的发展起基础性作用。并强调“综合—分析—综合”的思维范式以达到对事物的全面整体把握,综合分析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特征。系统整体观为解读复杂的体育事物建构了理论框架,赋予体育概念研究之思维启迪。

2  体育的系统整体观解读

系统论指出人类社会是一个系统整体,分析、认识人类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复杂事物要具有系统思维。当今时代背景下的体育是由诸多的复杂现象构成的系统整体,体育概念研究需把握体育的系统整体性。因此,遵循“体育—体育现象—体育系统整体属性分析”的逻辑框架对当下的体育事物进行解读。

2.1  从体育到体育现象

社会现象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各种表现,有社会行为现象和社会关系现象之分[6]。社会现象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由于人类的活动依赖于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故社会现象也可谓是一种客观存在。社会现象具有发展性的特点,会随着人类活动方式的变迁而变化。人类活动的复杂性、客观环境的差异性,赋予了社会现象的多样性、复杂性、时代性、地域性等特征。体育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当属于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同样具有复杂性,表现在:一是内容众多。提及体育,首现于人脑海中的可能是运动、跑步、打球、比赛等之类的语词或场景,进一步思考则可能联想到体育文化、体育制度、体育明星、体育产业、体育经济、体育课等内容。二是功能复杂。如今,体育具有教育、健身、休闲、娱乐、交际、经济生产等多种功能。三是属性多元。体育的属性表现出多元性,如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自身发展为目的、主客体同一为存在方式等为其属性表现[7]。四是结构多样。当前存在以场所、参与人群、热门度、起源历史等多种结构划分依据,这就注定了体育的外延结构极为复杂。五是起源说众说纷纭。目前流行的体育起源学说主要有生存需要,自然、宗教信仰、娱乐需要,生产劳动实践、游戏、战争、养生保健需要,文化交往、祖先崇拜、英雄崇拜需要,生殖繁衍需要等[8]。六是文化寓意具有多元本相的特点,不同场域、时代、人群环境下的文化寓意不同。

面对复杂的体育现象定义出包罗万象的概念术语的难度不言而喻,这也正是学界长期争论的根源所在。何况,体育的内容、结构、功能、特征等现象表现还会随人类生活方式的变迁越加复杂化。诚然,在当下实然体育之现象的内容、边界、功能、属性等都模糊不清的情况下,执着于应然体育之本质、属性、功能等探索的本质论、实体论、还原论、功能论等必然存在不当之处[9]。但也并不代表体育概念无法界定,毕竟体育的现象表现具有相当的共性特征。系统整体观就具有研究事物共性的优势,为体育概念研究提供了理论范式。

2.2  从体育现象到体育系统整体

体育起源至今,历经了身体的运动到社会现象、再到人类社会生活构成部分的发展变化。如今体育除是一种政治制度、经济现象、教育手段、传媒方式及社会意识形态的折射之外,还具有成为人类生活方式的趋势[10],体育事物已是人类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整体论强调体育是由若干子系统或要素构成的系统整体,如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等子系统,学校体育子系统内有体育竞赛、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要素。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属性、目的等要素虽有不同,但这些要素在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关系条件下构成体育子系统,最终构成体育系统整体却是毋庸置疑的。体育系统是一个整体性概念,为诸多要素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集合体。在历史变迁中,体育的内容经过不断融合而最终统一于复杂的现象之中,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整体性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体育系统整体大于或优于各要素之和,如体育促进人的社会化功能显然大于个体感知功能的简单相加。二是特定条件下体育特定部分的性质决定其整体性质,如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决定着学校体育的根本性质。研究体育概念应重视体育的整体性,综合把握体育的本质、功能、属性及内容等,同时不可忽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部分;关联性指体育系统的整体、要素、环境之间表现为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体育本质反映着这种关系,割裂体育内在关系的本质必然是经不起推敲;体育由若干子系統构成,自身又为更大系统的子系统或部分,即体育的层次性,体育概念研究需要双向考虑体育系统与同级系统及内部系统的纵横联系;体育因人的活动而产生、因人的主观性而复杂,体育现象会随人类文明变迁而变化,即体育的动态性。从生存到文化的人类体育需求转变就属典型的范畴动态性变迁,现存的体育项目未必明天还是,现处体育范畴之外的要素难定将来不会纳入,所以体育概念研究要强调发展性思维。

3  体育概念研究的系统整体观思维

概念是抽象事物现象、揭示事物本质和范畴的思维形式。体育概念研究是体育科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基础,涉及到体育本质、功能、价值、特征等基础知识的探索。现代体育进入国门后,体育概念在我国的探索与争论从未停止。经历了从部分学者的异议到广大学者的质疑,最后到学派之间“咬文嚼字”似的争论过程。由最初体育概念基本知识的简单阐释、证明,转变为如今方法论、认识论的反思和批判。在争鸣过程中,尽管体育概念之说法众说纷纭、各种思想百花齐放,但运用系统整体思维去审视体育概念研究的文献却不多见。故在此基于体育系统整体思维,结合现有成果思考体育概念研究存在的不足,认为体育概念相关知识的探索与术语表达应建立体育整体观思维。

3.1  体育功能定位要考虑体育功能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体育现象的基本特点,体现为体育系统不是由各种子现象的机械组合,而是一定结构、关系形式的深度融合。突出于体育概念研究与术语表达的功能定位须遵循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的思维,一是体育功能阐述不能单纯的机械相加各部分的功能,二是不能忽略决定体育整体功能的部分功能。长期以来,体育功能考察都是体育概念研究的重点,集中体现于概念的功能术语,如体育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战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11]。“体育是增强体质的教育”,娱乐不同于体育,竞技是娱乐而不是体育[12]。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活动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体育是以健身、娱乐和教育为目的的身体文化活动[13]。不言而喻,体育的功能价值对于体育概念研究的重要性。但正因体育价值功能的多元复杂性,体育概念对其功能价值的表达显然应该突出其整体性特征,而不是单纯的突显其部分或主要的功能价值。

因为人的意识、行为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体育功能因个体而异。概念强调的教育、健身、休闲、娱乐、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显然都不是体育的全部功能。更何况个体并非时刻都是理性的人,有时候连个体自身也无法说清参与体育活动的具体目的。显然,体育概念术语对体育功能价值的表述不应只是避重就轻或部分取代整体。体育事物虽然存在部分功能决定整体,甚至大于整体功能的情况,但也并不意味可以取代体育的整体功能。面对已融入人类社会各方面的体育事物,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对体育功能的系统整体性把握不足。体育的各种功能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整体功能大于或优于部分功能之和,离开体育系统整体而割裂各功能之间联系后的部分功能都不一定存在。这就好比学校体育脱离健身育体的教育功能后去谈休闲、娱乐、交际等价值,显然这样的“体育”很难在学校中持续生存,至少已经失去了“学校体育”之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体育概念对体育功能价值的把握应充分考虑到特定时代环境下的整体性特点。

3.2  体育本质探索要考虑体育各要素的内外联系

本质是事物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事物存在的内在根据和事物构成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事物本质是把握事物规律性、必然性的有效途径,而概念则是体现事物本质的基本形式。体育本质指体育本身特有的,对其性质、表现及发展起决定作用,且能够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14],体育概念是对体育本质的体现。体育系统的要素、部分、整体之间存在互相依存、制约的内外关系,体育本质应体现出体育事物构成要素间的全部关系。因此,把握体育系统的关联性特征是揭示体育本质的前提和基础。

一直以来,本质探求都被认为是概念界定的前提。在体育概念的研究中,对于体育本质是否存在、究竟何为、一元还是多元、固定存在还是动态变迁及研究方法等问题一直都是学界争论的焦点。目前,学界关于体育的本质论主要有教育说、体质说、身体活动说、文化说、多质论[15]。体质说和教育说从“体育”语词的起源还原体育的内涵和价值,将体育限于健身育体的教育范畴。虽看到了体育与竞技、体娱、休闲等活动的区别,但却对其内在要素之间的联系把握不够;身体活动说将体育之目的还原为发展人的自然属性,以身体活动为体育的本质;文化说仅从体育的功能、属性角度而得出体育的文化本质,显然内涵模糊、外延过宽;多质论认为体育应有多个层面的本质,如初级层次的强身健体、中层次的培养人和教育人、高层次的人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其虽对体育现象进行层次梯度的分析,但未对不同层次的体育进行系统整合。此外,也有从“人、身体运动、体育意识”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去探索体育本质的,提出人是体育存在的基本物质前提,身体运动为体育表现手段和形式,体育意识则是链接人和身体运动使之成为体育的桥梁[16]。这种观点较为新颖,尤其是其认识思维值得赞赏,但显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因为体育系统整体之构成要素的关系绝非如此简单,如身体练习、体育人口、体育意识、体育设施、体育组织、体育制度和体育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是体育事物的构成要素,其内部更存在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健身体育等体育子系统。所以,仅从人的本体层面要素出发也只是抓住了体育的部分要素。显然,上述体育本质论对体育与现象、与人、与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内外联系缺乏系统性的考察,得出的体育本质之于实然体育事物的对比必然存在较多的争议甚至是不合理之处,而体育本质的自然也应是对体育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综合体现。

3.3  体育属归类应考虑体育系统的层次关系

体育现象具有层次性特征,不同层次的体育子系统虽有各自特殊的运动规律和特点,但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其功能、性质、结构及相互之间关系的调整会影响到体育本质属性的改变[17]。体育由人类实践活动产生,其必然与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等系统存在一定联系。体育属概念是反映体育与相关事物的从属关系,是体育属性的归类,系统整体思维观下的体育属概念选择要求全方位比较各子系统间和其他同级系统的特点及纵横关系。

長期以来,体育的属概念选择对体育子系统间、体育系统整体与其他同级系统间关系的深层次把握不够,如“社会现象、教育、文化现象、文化活动、教育过程、社会活动、社会文化现象、社会文化活动、身体活动、肢体活动、技艺行为”等主流属概念都存在较大争议[18]。不是内涵模糊、范围太广,就是范畴狭窄或存在偏差,甚至有学者认为“寻找虚无的上位概念”是困扰我国体育概念研究的症结所在[19]。对此笔者认为,体育作为人的活动产物,必然存在对应的属类场所,争议存在只能说明目前的属概念定位不尽如人意,而并不能说体育之上位概念是虚无的。反观人类社会系统,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化、生产等活动等都属于其中的子系统,体育必然带有其他活动的烙印。但是硬要将体育系统归为同级的事物范畴,无疑只是看到了体育与其他事物的纵向关系而忽略了横向联系。反观实然体育现象,从大的方面看体育有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等子系统,深层解构更有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娱乐体育、休闲体育、康复体育等子系统[20],各子系统相互协调推动体育整体运行。体育属概念无论是反映事实体育还是抽象的应然体育,都应折射出体育各子系统的共有属性和特点。疏忽体育事物层次关系得出的属概念只是体育事物属性的部分折射,体育的应然与实然必定存在不容之处,难以令人信服。

3.4  体育内容确立应符合体育范畴的动态变迁

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状态,体育同样是开放性系统。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变迁,体育的构成内容呈现动态变迁的特点,表现出新生、演化和消解的自组织化的复合性过程。当今时代环境下的体育较历史时期的体育,构成内容历经了无序到有序、简单到复杂的变化。体育概念是对其内容思维抽象的术语呈现,系统考察实然体育的内容是界定体育概念的重要依据,也是体育概念用于指导体育实践的内在要求。系统整体观强调体育内容考察须坚持动态性、开放性的特点,遵循历史与当代、国内与国际、现存与未来相结合的开放和发展思维。

体育传入我国后,经历了从军队到学校,直至社会的扩散过程。当下体育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逐渐成为人类的重要生活方式。如大众熟知的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大众体育,花样繁多的职工体育、休闲体育、学区体育、老年人体育、女性体育等。体育的价值也由原来的单一价值向复合型价值转变,表现形式亦不再仅停留于大肌肉群的身体活动,实践中出现了众多身体运动并不明显但又被冠以体育之名的运动项目,诸如电竞、棋牌、钓鱼等。所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体育的发生场域、参与群体、文化价值、表现形式等产生了社会性变迁,使得体育内容愈加复杂多元。但长期以来体育概念研究不是拘泥于“不变的体育术语走向概念”,就是“从变化发展的体育实践走向概念”[21]。“真义体育观”始终只承认体育为“身体之教育”,将竞技、休闲娱乐为目的的运动项目排除在体育范畴之外。虽然看到了体育的健身性,但对实然体育的竞技性、娱乐性、经济性、政治性及文化性等多重属性的观照还是有所不足。“体育整体派”虽然承认体育实践活动的统一性,提出体育是包括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在内的Sport大观点,但这种完全将体育部门管理的庞杂“体育项目”统归到体育范畴内的概念本土化的寻求方式同样未必就为体育的真义内容,毕竟现存的体育项目未必就是应然体育。所以,从体育系统整体的动态性和开放性特点看,体育内容范畴的确立需要与时俱进,既考虑到不同时代背景下实然体育内容的动态变迁,又做到应然体育内容确立的逻辑严谨性。

体育是集体育全部自然、社会关系为一体的关系性整体,其内容、功能、特性、分类、起源及价值等都具有复杂性的特点。体育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社会现象,内部又存在若干子系統,同时又与同级的自然、人文等系统存在相互制约关系。体育现象呈现出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系统特征。体育概念应为体育现象的系统折射,体现出体育与环境之间、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概念的界定与表达应注意体育功能的定位,要考虑体育功能价值的整体性,体育本质探索要考虑体育各要素的内外联系,体育属归类应考虑体育系统的层次关系,体育内容确立应符合体育范畴的动态变迁。针对复杂的体育现象,体育概念研究要遵循体育系统整体观思维,以开阔的思维考量体育系统整体功能、综合的思维把握体育的内外联系、开放的思维进行体育现象的横纵比较、发展的思维看待体育的范畴变化。

参考文献:

[1] 马丁·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M]. 陈嘉映,王庆节,译. 北京:三联书店,2006:12.

[2] 韩丹. 论体育概念之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12,31(6):1-11.

[3] 百度百科. 系统[EB/OL]. https://baike. baidu. com/item/系统.

[4] 常绍舜. 经典系统论到现代系统论[J]. 系统科学学报,2011,19(3):1-4.

[5] 百度百科. 现代系统论[EB/OL]. https://baike. baidu.com/item/现代系统论/7307787?fr=aladdin.

[6] 廖盖隆,孙连成,陈有进. 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下卷)[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1602.

[7] 任海. 论体育现象[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4):277-280.

[8] 刘礼国,黄平波,徐烨,等. 体育起源新说[J]. 体育学刊,2009,16(2):1-5.

[9] 黄聚云. 社会学视角下我国体育概念之争论[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1):1-8,24.

[10] 熊欢. 身体、社会与体育——西方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体育[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1-18.

[11] 吴蕴瑞,袁敬礼. 体育原理[M]. 上海:上海勤奋书局,1933:9-11.

[12] 林笑锋. 体育与娱乐竞技等文化活动相区别的问题[J]. 江苏体育科技,1981(8):14-17.

[13] 曲业煌,殷从建. 体育概念研究发展新论[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26(6):85-90.

[15] 吴杜娟,周喜业. 我国体育本质研究综述[J]. 体育教育与研究,2012,27(12):40-42.

[16] 鲁长芬,陈琦. 从当代体育价值观的转变透视体育本质[J]. 体育文化导刊,2006(6):26-28.

[17] 韩鹏伟. 从体育构成要素论体育的本质[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33(5):569-572.

[18] 宋旭. “体育系统”整体观刍议[J]. 体育学刊,2010,17(1):11-13.

[19] 熊文,沈喆,李荣芝. 体育是什么?——关于体育界定的若干视角[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458-1460+1469.

[20] 张军献. 寻找虚无上位概念——中国体育本质探索的症结[J]. 体育学刊,2010,10(2):1-7.

[14] 卢元镇. 21世纪对体育社会科学的挑战与期望[J].体育科研,1997,18(4):1-11.

[15] 孟凡强. “体育”术语与实践的矛盾及体育概念的争论[J]. 体育学刊,2009,16(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