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对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6-10 16:30:02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zoޛ)j馐ӝ#ӟ4`B	ky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4月收治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2~ 11岁,平均(7.5±3.5)岁。在50例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患儿中,肺炎患儿13例,肠炎患儿12例,泌尿系统感染患儿15例,脑膜炎患儿10例。所有的患儿都符合细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另外选取同期的50例健康的儿童,男孩29例,女孩21例;年龄3~ 10岁,平均(7.8±2.2)岁。患儿的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方法:两组同时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血常规检测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对两组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取患儿静脉血3 mL,并将抽取的血液样本置入含有EDTA-K2的抗凝管内,将其摇晃均匀后放入冷藏内备用;采用贝克曼-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患儿进行血常规检测,并记录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2]。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检测试剂与质控剂要准确配套使用。

观察指标:根据检测用的仪器以及试剂盒等装置的规格判断研究组患儿采用不同检测方法的感染阳性率。本次研究的标准为超敏C反应蛋白> 7.4 mg/L为阳性,白细胞数量> 9.7×l09/L为阳性,中性粒细胞的数量> 6.4×l09/L为阳性[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 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結果

从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的检测结果分析,研究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从研究组不同检测方法的感染阳性率分析,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联合检测诊断的感染阳性率高于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和血常规检测(P<0.05),见表2。

讨论

临床上采用血常规检测儿童是否受到感染的方法时,将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作为判断是否感染的标准,但是由于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与儿童的运动、饮食有关,所以会影响判断的准确性,使血液中检测的感染阳性率数值降低。所以,医学临床上在检测儿童是否感染时,不再以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作为判断标准。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发现,在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的体内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类型,该种蛋白质能够与肺炎链球菌C多糖反应,产生沉淀形成C反应蛋白。经过临床研究人员的研究证实,C反应蛋白若在炎性因子的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升高,所以,现在临床上将患儿血液中C反应蛋白作为判断是否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指标,并且在小儿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反应蛋白是由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等炎性因子刺激肝脏细胞而产生的,是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可以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相应细胞的吞噬作用,与T淋巴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4]。C反应蛋白的半衰期短,在短期刺激或者炎性条件下会呈现上升状态,当受到病毒感染时上升趋势便会停止,这一优良的特性使C反应蛋白成为了临床上检测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与C反应蛋白是一种类型的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是高灵敏度技术对C反应蛋白的低水平测定的结果,许多医学研究表明,患儿血清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感染的阳性率高于C反应蛋白,所以二者相比,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敏感度更强,比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结果准确性更高,它可以排除外界因子的干扰,准确、高效地将早期诊断结果判断出来。

综上所述,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在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早期诊断中,不仅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还可以提高小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拥有良好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苗伟.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6,22(17):75-76.

[2]李青.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26(16):2446-2447.

[3]阮开龙.探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56(23):51-52.

[4]潘庆珍.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35(9):2057-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