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大学学风建设【五篇】(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2023-08-21 19:00:33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学风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风是指学校的治校作风、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风气。本文的学风指的是狭义的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习主体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内在人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大学学风建设【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大学学风建设【五篇】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学风建设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学风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风是指学校的治校作风、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风气。本文的学风指的是狭义的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包括学习主体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内在人格作用于主体本身而产生的外部反映。学风建设是指优良学风的营造。①学风是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的培养质量,可以说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学校发展和生存的精神支柱。优良的学风不仅是一种氛围,更是一种无形的育人力量,对弘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精神和求真务实、明礼诚信的道德风尚,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以及学会做人做事都有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②所以,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办学发展的永恒话题,加强学风建设对于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当前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的学风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理想和报负,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目的不正确,功利色彩严重,以为上大学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混个及格,拿个文凭就行;
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甚至存在厌学情绪;
学习方法不得当,平时不努力,考前忙于死记硬背,结果勉强通过了也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
学习纪律涣散,经常迟到早退,有的学生甚至几天都不露面,即使来上课,也是玩手机;
考风考纪差,平时学习不踏实,考试时作弊甚至找人代考;
学习成绩不理想,一个班有多名学生成绩不及格的现象已不足为奇。

2 学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社会变革。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思潮和多元文化,尤其近几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受到不良冲击,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流行甚广,造成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足,对良好学风的形成当然造成影响。

(2)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随着高等教育扩招,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且日益严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学生学习没有目标,感觉“学习无用论”,反正毕业就失业,不如趁早及时行乐。

(3)高校的专业设置不合理。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没有与时俱进,与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严重脱节,而且课程老套,教学方法落伍,重理论而轻实践,使得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高校规章制度不落实。每个高校都有严格的完整的校纪校规,一般新生进校后会进行专门的校纪校规的学习。南京师范大学每届新生都会举行校纪校规考试,通过学习考试提醒学生规章制度不可违反。有的院系还出台自己的规定,班级还有班规,考试有考风考纪等。但是这些制度往往制定的时候很严格,真正执行的时候就“软着陆”,没有起到制度应有的震慑作用,导致学生屡教不改,影响周围其他的同学。

(5)教师管理方面。现在的专业教师教学任务重,而科研压力大,而高校教师的考评机制往往重科研,轻教学,造成教师对上课质量要求也降低,上课方式一成不变,内容枯燥乏味,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很多老师上课时对学生不管不问,有的老师因害怕评教时被学生评上差,更不敢批评学生,听之任之,考试时对考场纪律管理松懈等等,这些就会影响优良学风的形成。

(6)学生自身的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中宝,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十几年来“一心只读圣贤书”,没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也缺乏对个人发展的理性思考,独立能力和生存能力低下,受挫能力也很差,对外界抵制诱惑的能力较弱。离开父母的管辖后不能约束自我、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直接导致不良学风的形成。

3 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

(1)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风问题实际上是关于学习观、成才观的问题。一个大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才有学习的动力、学习的热情,从而有自觉学习的觉悟。③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纪律松懈都与他们的思想觉悟不高有关。所以,首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新生入学教育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到毕业教育,每一阶段每一项都要认真落实,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尤其是发挥好职业生涯教育的作用。学生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风气,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习没有目标,专业思想不牢固。所以,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景是什么,通过努力学习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明确了奋斗目标,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学风建设。

(2)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在加强学风建设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非但要教书,更要育人。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引导教师以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治学作风熏陶学生,培养教师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成为学生热爱学习和积极进取的楷模。同时,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不能履行教师职责、教学效果差的教师要责令整改甚至转岗。

(3)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良好的学风,必须以制度为保证,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和创新。首先要改革学习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模式造成学生平时不努力,考前再突击来应付考试。可以考虑学期总评成绩由上课出勤率占+平时作业+回答问题+实践+考试综合得出,这样学生就不会忽视平时的学习。其次,要完善学风评价机制。大力开展优良学风评比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学风典型,通过评奖评优的激励机制,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不仅给学生心理上、精神上的安慰,还能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第三,要加强考风考纪建设。学校要建立完善的考试制度,严格考试纪律,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加大监考力度,让学生感觉到考试根本无法作弊,就不会存在任何侥幸心理,自然就得重视平时的学习。第四,要真正把违纪处分落到实处。有了规章制度就要落实到位,实行“有法必依”。非但要多激励学生,对于违纪违规行为除了批评教育,更要严格处分。我们很多院校对或担心学生承受不了,或担心给院校带来负面影响,往往对违纪学生只采用批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也对规章制度熟视无睹,一再触犯。因此,一定要把违纪处分落到实处才能维护规章制度的威信以正学风。

(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文明环境,有利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拓展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创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以营造浓厚的校园学习氛围。比如组织开展大学生社团文化活动、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文娱体育竞技活动等,把这些文化活动和学习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充实自己,提高文化素质,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激发学习热情,弘扬科学精神。此外,还可以利用校报、报刊亭、宣传栏、广播、电视台等传播媒介加强校园文化的宣传报道,正确引导学生,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

(5)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首先要强化班级管理,狠抓班风建设,培养得力的班级干部队伍,并充分发挥班委会、团支部和学生干部的师范作用。其次,要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控制党员发展的数量,提高党员的素质,开展党支部的活动,以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第三,加强对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的建设,发挥这些学生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最后,还要重视宿舍学风的建设。现在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以宿舍为单位,同宿舍的舍友之间相互影响,经常出现一个宿舍同学都考上研究生,而一个宿舍同学成绩都不及格。所以,要以宿舍学风为突破口,可开展文明宿舍、学习标兵宿舍、最佳宿舍等评比活动,增强宿舍成员的责任感,使同学间相互督促,共同进步,由此辐射到整个班级和学院,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总之,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也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要立足高校的实际情况,重视高校的学风建设,从各方面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SZJ112207)

注释

① 陈鉴.大众化条件下地方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5).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班风;学风;班集体;宿舍管理

同时迈进大学校园的学生,随机地被分为若干班级,在同一辅导员老师的管理下,仅仅经过一个学期,各班之间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班级活跃程度上就有了明显的差距。究其原因,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认为是班风造成的。那么,班风到底是什么?短短一个学期各班之间的班风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又是哪些因素在影响着班风的建设呢?

一、班风的定义及其特征

班风又称“班级风气”,关于班风的定义,说法众多:有人认为班风就是一种氛围;有人认为班风是一种群体意识和价值取向;也有人认为是班级成员长期交流中所产生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行为表现趋势。

笔者认为班风是在高校校园文化大背景下,依托班级这个载体所呈现的班级成员精神风貌的总和。就其构成来看,班风可以分为班级精神文化、学风、班级正式团体以及班级非正式团体四个组成部分。班级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班级成员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所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为风格、以及为班级成员所认同的文化意识和思潮;学风,即指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等内在品格在学习上的外部表现和反映,是班风的集中体现;班级正式团体,即是班级班委会和团支部的组成团体,是班级的行政执行核心和思想政治核心;班级非正式团体,即在班级中以某种共同的兴趣爱好或相似的思想观念而自然又自觉形成的群体单位。他们的最大特性是感情的联系和信息的传播,他们虽然不决定班风的建设和发展,但是对班风的整体形成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大一年级班风建设的重要性

班风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影响性,而且对班级以后的建设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人格、心智尚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定型,受环境的影响较大。良好的班风,对其成员将产生正向的感化、影响、教育和带动作用,会给成员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成员增强自信、缓解压力、拒绝诱惑。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每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习、生活、与人交往,每个学生都得到尊重,都能尽可能地发挥潜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荣誉不是一个人独享,挫折也不是一个人孤独承受。反之,班风学风较差的班集体,会对其成员产生思想、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促使成员形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和作风,甚至影响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大一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就建设优良的班风,并保障其呈现良好的发展势态。

三、大一年级班风建设面临的问题

1.心理转变

多数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带有自我的中心感和优越感,但是,进入大学后随着比较对象范围的扩大、评价标准的提高,加之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会存在自我认识不准确、自我评价失真,在与周围同学的对比中容易出现妒忌感增强而自信心降低的病态心理。

2.学习方式的转变

由于高中阶段的学习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进入大学,突然转变为以学生自学为主导、教师讲授为辅的模式,对大一新生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自修内容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往往大学学习环境的宽松、专业课程的陌生、教师讲授方法的多样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等原因,使得大一新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出现挂科现象。08级新生8个本三年级,第一学期成绩显示全部具有挂科现象,30个人的班级有5人挂科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班级。经与学生面谈,超过50%的学生是因为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自控能力差,没有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

3.生活方式的转变

第一次离开亲友的庇护,在新的学校、新的集体、新的朋友、新的生活模式、新的学习方法中开始了新的大学生活。那些家庭条件优越、生活上由父母包办较多的学生必然在生活适应上表现出严重的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倍感压力;那些家庭物质条件差而处地偏僻的学生,又会因为家庭经济的困难而产生自卑情绪。环境和角色的突兀改变,一方面打破了他们原先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另一方面又随之而伴生了一些孤独情绪、怀旧情绪和紧张情绪,这些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

4.集体观念淡薄

当代大学生多数为80后独生子女,他们从出生到成长就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心和呵护,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很少考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淡薄,集体观念较弱,往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导致班级活动很难开展。

四、大一年级班风建设的策略

1.提高辅导员素质,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辅”就是在生活与学习方面辅助和帮助学生;“导”就是在思想与心理方面指导和引导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言传身教融为一体的工作,是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去影响人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讲,身教重于言教。因此,辅导员不仅要把道理讲清、讲深、讲透,以理服人,而且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感染学生,做到“欲正人,先正己”。并且要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切实解决大一新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2.加强班级制度建设,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要规范学生的行为,就要明确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班级制度的建立将把班级管理纳入科学化、轨道化,减少了随意性。使班风建设在一开始就被赋予严格、有序的氛围。这种建章立制活动可以通过师生一起讨论共同确定,但最好在班级建设之初进行,力争使任何班级成员做任何事都有章可循,有效地杜绝不良的个体行为对班级成员的影响。这为在以后的教育过程中实现公平和公正奠定了基础,也有利于师生、同学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3.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学风建设

学风是班风的集中体现,好的学风可以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所以,我们应该建立多层次的学习激励机制,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风气。如评选“优秀班集体”,树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奖学金、三好学生的评选次数,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拿到奖学金;增加单项奖学金数量,鼓励学生在学习、文体、科技等方面发挥特长,取得进步。

同时,还应该加强班级之间的学风评比,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和保护,树立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促进后进生转化,使班级学风得到发展,进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4.加强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1)选拔。应对素质、能力、知识三者综合考虑,不能仅凭第一印象“一锤定音”,应广泛征求意见和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不同侧面对选拔对象进行考察,并通过开展一些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活动,了解开发人才,发掘优秀学生。首先必须强调学生干部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和为班级负责的精神,坚持这个原则才能保证所选拔的学生干部责任感强、执行力高。

(2)培养。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干部,好的学生干部首先应该是好学生,因此对学生干部的指导应该是多方面的,例如:逐步放“权”锻炼干部,树立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威信;加强班干部理论学习和工作方法训练,提高其领导水平,每两周召开一次干部碰头会,汇总各方信息,不断提高工作业绩,同时和学院团委合作,定期召开班团干部培训,以提高班干部的业务能力;加强对班干部言行监督,违纪班干部要严加处理,做到班规面前人人平等;每月定期对干部进行述职评议,表彰优秀班干部,对不称职者及时调换,注入新鲜血液,保持“龙头”队伍的先进性、骨干性。

5.重视班级中非正式团体的建设

(1)加强宿舍管理。一方面促使他们与更多的同学友好相处,广泛地与同学交往,增加彼此了解,在班级中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交往水平,即向交往的深度发展,通过高水平的交往,使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道德评价一致或相近。

(2)加强文体活动的举办。作为班风建设主体参与者的学生应该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增强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自觉培育和爱护班风,把班风的各项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要求,以班风作为自身成才的培养基础,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锻炼能力、展示才华,自觉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各种校园的文体及竞赛活动就是很好的载体,比如支部歌咏比赛、主题演讲比赛、最佳团日活动评比、篮球联赛、足球联赛等文体活动。通过这些集体项目活动的开展,既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又凝聚、激发、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体荣誉感,让学生树立“人人是形象,人人是主体”的班风建设观念。

参考文献:

[1] 刘桂玲,王永胜.浅谈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中国林业教育,2005,(5):35-37.

[2] 张育琴.浅谈班级班风和学风建设[J].科学咨询,2006,

(12):23-24.

[3] 王俊.大学生班集体建设刍议[J].职业时空,2007,(1):

61.

[4] 凤启龙.高校大一年级班风建设问题与策略[J].孝感学

院学报,2006,(3):113-115.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医学院校 大学生 学风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优良的学风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学风建设关系到高校办学的水平,体现高校办学的品位,能展示高校师生的道德风貌。而医学院校大学生与其他院校大学生不一样的是,他们学习内容多且杂,学习任务艰巨,必须具备更加良好的操作能力、更强的责任心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职业情操,以担负起解除人类病痛、促进人类自身健康的使命。因而,医学院校学风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一、当前医学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指学习,具有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风,指风气、风尚,具有指向性和渗透性。学风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指一个群体成员学习的风气。就高校来讲,就是指学校里的人(包括学生、教师、管理者)学习的风气。学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无形的,是一个学校的声誉之本,是学校的无形资产。它的外在表现形式集中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科研过程中,管理者在治学、管理过程中表现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风尚。[1]本文重点是以大学生为主体来浅议高等医学院校的学风建设。经调研,当前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学风存在的问题如下。

1.最近几年我们发现随着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因为生源质量和师资力量的参差不齐,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一些专业老师科研水平不高,没有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要求,不能给学生很好地知识传授和学习方法,导致医学院校大学生学习沉闷,不能掌握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医学生的课程比较繁重,如果他不能很好地掌握学习方法,自我学习能力比较低,那么,将很难完成大学五年的学习课程。扩招是导致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在当前全国就业难的形势下,医学院校本科大学生的就业趋势是深入基层,但大学生往往不能理性分析就业形势,没有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表现在学习上没有学习动力。在学校没有培养和增强自我学习能力,导致医学毕业生就业后表现出的继续学习的能力、知识应用的能力、科研创新的能力呈现减退的现象。因此,医学院校学风建设问题摆在了我们教育者的面前。

2.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第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有“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感同身受之心、“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这两个问题跟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学风紧密相关。而我们现在的医学生,学习纪律松散,厌学、逃学,没有学习兴趣,缺少学习紧迫感,缺少刻苦钻研精神,没有阅读兴趣,不能很好地使用图书馆的藏书资源,毕业后的继续学习能力不高,更谈不上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医学区别于一些学科,不似市场营销学等,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而一个没有学习兴趣、厌学的学生,如何能够处理临床上需要真本领、真知识的日常病例。如今,医学院的老师大多数都兼任临床医生,在当前的整个医疗体制下,医生吃回扣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很多的医疗纠纷都源于医患关系处理不好,那么,如果由这样的老师来给学生授课,则如何能培养出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的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而种种社会弊端呈现在学生面前,他们由于还不具备比较成熟的辨别能力,学习动机就会出现偏差。因此,医学院大学生的学风建设是值得我们教育者思考的问题。

二、加强医学院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举措

针对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举措。

1.学风建设以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为核心,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年级新生刚入校园,对大学的学习生活还不太适应,对大学的学习任务、学习方向懵懵懂懂,适应期长,进入学习状态比较慢,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有限。针对大一新生的特点,我们对新生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适应,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专题讲座,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个全方面的了解,认识到所学专业的发展历史和前景,从而有目标、有动力去学习和探索,不断端正自己的学习动机。

2.学风建设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为主线。

通过对两组学生进行调研,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组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比较模糊,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动力。而那些出现厌学、逃学的学生几乎都是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而进行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的目标明确、清晰,能保持学习热情,并有动力地去学习。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更有利于提高就业竞争力。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建议从大一新生开始,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学生关注就业动态、就业形势,明确如何能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大学五年该如何规划、如何把握时间学习。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有目标,有理想,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形成良好的学风。

3.学风建设以党支部建设带动班级学风建设为突破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班级成立党支部,支部委员作为班级的一支中坚力量,对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党员担任各班行政小组组长,领导学生生活、学习,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班级逐步建立重大事务党支部书记决策、班长和团支部书记执行、班级监督委员会监督的三权分立体制。施行党建措施以稳定学生的政治思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党建促进班级学风建设。

4.学风建设以建立一支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关键。

教师队伍包括专业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专业教师队伍首先以自己的师德师风、医德医风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学方法要合理,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可采用启发式、问题引导式,结合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换句话说,就是学生要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这个自主的学习能力将终身受用。

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在医学院校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辅导员在基层工作,深入学生的生活,最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学习状态,最能及时发现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一个班的学风状况是考核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带出一个学习风气好、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的辅导员,他在引导学生的过程当中,肯定是用心的,有明确的育人理念。

5.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团委和学生会为主要力量,以第二课堂的形式,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知识竞赛、临床技能操作大赛、名医论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学习经验交流会、考研经验交流会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医学誓词要求医学生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因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因此,在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强、学习动机不纯、学习兴趣低下等的情况下,我从端正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等方面,提出了一些促进医学生学风建设的措施,以促进加强医学生的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赵伟.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7.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形势;
大学生学风;
建设;
思考

在新时代的今天,教育体制在不断深化改革,学校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理念。虽然大学校园的氛围是轻松自在的,但是不能够放松对于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学风的建设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养成、精神培养、行为模式以及价值取向都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学风的建设应该得到重视。学校要思考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

一、目前大学生的学风状况

大学跟其他学习阶段不一样,相对来说学习压力不大,而且整个生活跟学习的环境会比较轻松。很多大学生认为只要拿到毕业证就是完成了学业,这导致了他们对学习不认真,以致逃课、缺课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以及个人行为素质的培养也有不良的影响。

二、导致不良学风形成的原因

1.思想观念上的偏差

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都觉得学习没有了以前的压力,很多大学的科目对于自己没有实际上的意义,只要考试及格就能够顺利地毕业,对于某一些科目,去不去上课就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对于大学学习,大学生存在思想观念上的偏差,这种思想观念不利于学风的建设。

2.对于科目的选择性学习

大学阶段的科目,有主修专业的,有公共选修的。很多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自己的主修专业就应该学好一点,所以就会比较认真地学习,也会按时完成作业,因为他们担心不交作业会影响自己的学分。而对于其他的一些公共科目或者选修课,则不会给予太多的重视。这样的选择性学习对于学风的建设也有着不良的影响。

3.考试不复习,出现作弊现象

很多大学生对于大学的课堂不重视,上课不认真,对于考试前教师所说的重点知识也不会认真复习。但是在考试的时候却对作弊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这样的学习心理跟考试心理不利于大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他们人格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学校学风的建设。

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

1.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

在大学阶段,学习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大学生更要学习如何成长,如何发展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素质。所以,学校应该有一个正面的教育环境,这才能够对大学生形成一定的教育作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加强学风建设上,教师要利用班会、座谈会或者是校报宣传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让他们知道即使在大学阶段,也要重视学习,明白学习对于自己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性。

2.切实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

现在很多大学的制度都是学分制度,另外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上都能看到不可以迟到早退、考试不可以作弊等的规定。但是在学风建设上,很多规定都如同虚设。所以要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就要切实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师允许学生犯错,但是不能够纵容学生继续犯错。要让学生明白任何事情都是有底线的,触犯了底线,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务必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同时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良行为对于身边的同学跟学校的学风建设有不良的影响,让学校的规章制度真正起到约束的作用,对学风的建设起到加强的作用。

3.组织学风建设活动,树立良好典范

大学生活较为突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活动比赛很多,教师能够借助比赛活动的开展帮助学风的建设,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鼓励。如针对学风建设进行辩论赛,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游园活动、演讲比赛、写作大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参加的学生赠送小礼品和不同的奖励。学校要让良好的学风建设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让大学生能够在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快乐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提高自己良好的修养。

因为大学环境的特别,很多大学生难免会出现学习懈怠的情绪。在这个特殊的阶段,教师应该注意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其中学风建设对于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素质修养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就要从正面、积极的方向不断努力,让大学生成为学风建设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刘晓敏.浅谈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风建设的创新[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3).

[2]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时期的高校学风建设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

[3]殷世茂.浅谈如何提高高校学风建设[J].内江科技,2010(3).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 学风建设 主导作用 委托理论

学风建设是一项面广量大的基础工程和系统工程,事关全局,人人有责。然而,多年来人们普遍认为学风建设是学校、教务工作者或学生本人的责任,而忽视了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往往导致学风建设的效果不理想。

一、学风建设的委托关系

学风作为学生认识活动的一种表征,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内部因素是指高校内对学生学风产生影响的因素,具体分为管理因素(学校管理、专业设置和课程考试等)、教师因素(课堂管理、教师魅力和教师专业技术等)和学生自身因素。外部因素是指高校外对学生学风产生的影响因素,分为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

学生作为在特定环境中的学习者,接触最多、受影响最深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学生的认识途径由教师决定,认识效率直接受教师的学识、教师的人格和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内容的影响。由此可见,教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风的好坏。因此,教师在学风建设中必须起主导作用,是学风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和参与者。从委托关系来看,学校是这一管理中的委托人,而教师是人。

二、学风建设的委托模型

1.委托模型的假设

假设1:本文主要研究教师因素对学风建设的影响,因此假定影响学风建设的内部因素中的管理因素、学生自身因素以及外部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一个常量,用θ表示。

假设2:假定只要教师付出努力(如提高师德修养、加快知识更新、提高教学能力、严格课堂管理以及课后关心学生成长等),学风就会好转。

假设3: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学校管理机构并不知道教师有没有付出努力。学校管理机构可以根据学生的学风转变来推断教师付出努力的程度。

2.委托模型的构建

以下用一个单期的委托-模型来分析学校和教师之间关于学风建设的委托关系。

学校的目标是通过教师的努力建立一个良好的学风Q;
而这取决于教师的努力e,根据假设2可知,Q和e之间的关系是确定的,即:

教师付出努力是需要代价的。这种代价可能来自很多方面,如因知识不断更新、课后关心学生等导致休闲时间的减少,严格课堂管理引起部分学生的不满情绪等。用C表示努力的成本,则:

(k

k是单位努力水平的提高带来的边际成本提高的系数(C1=ke),就是说,努力和努力的成本之间并不是线性的,当付出一定的努力之后,如果进一步提高努力水平,则努力的成本会以更快的速度增加。

人付出努力必须获得某种回报。假如学校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激励安排R,假定教师获得的回报中包括两个部分:(1)教师工资中的某一部分即是对教师努力的回报。这一固定部分用a表示。(2)教师通过严格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水平等努力使学风得到改善,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这一部分用bQ表示,b表示当学风改善后教师自己可以从中获得的好处的比重。因此,可以将学校给教师提供的这个激励安排表示为:

()

于是,人的决策可以描述为:

(U表示教师的效用)

人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这就是人决策的激励约束。教师在这一活动中付出的努力水平将取决于b和k两个因素。如果教师付出的努力能够使自己的教学效果获得更多的改善,则教师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
而如果付出努力的代价相当大,则教师会降低努力水平。

假定教师即使不做教师也能获得一个效用水平(保留效用),则只有当学校提供的激励水平不小于这一保留效用时,教师才有可能安心待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这即是所谓的参与约束,可以表示为:

3.委托模型的分析

根据以上推理说明,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教师才有足够的激励去主导学生的学风建设,这一条件包括:

(1)教师付出努力后能够使自己的教学效率有效得到改善,自己可以分享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2)教师付出努力的代价较低。

(3)如果上述两个条件(激励约束)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则教师至少应该有一个较高的固定收入,以使他们的努力即便付出很高的代价,也不愿意放弃教师这一职业(参与约束)。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以上条件常常不能得到保证。

首先,当前各高校的学风问题并不是光靠教师的努力就可以解决的。造成当前学风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并不认为自身努力对学风的改善有多大的帮助,更不会对自己为改善学风的努力抱太多的幻想。另外,学风建设虽被当做教师职责的一部分,但在教师薪酬体系中,没有专门的份额对教师的这一行为进行补偿。由此,教师只能在有限的层面上付出努力,超出这一限度对教师提要求是不现实的。

其次,严格的课堂管理对学风建设起到保证作用,然而,相关标准的模糊性、情与理的权衡、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与作为管理者角色的冲突等等问题,都会使教师陷入无穷的困扰之中。当这种困扰(代价)的增加大于管理努力付出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增加时,教师将会停止付出努力。

三、学风建设的委托机制设计

以上分析表明,通过确立一种制度安排―教师主导学风建设的机制,可使委托人和人之间能够目标一致。

1.委托机制设计原则

信息经济学的理论认为,要使委托人和人之间能够目标一致,制度安排必须符合“激励相容”(Incentive Compatibility)条件。

要使作为人的教师与作为委托人的学校的目标统一起来,需要重点解决的两个问题:(1)对教师的激励水平问题。教师主导学生的学风建设,可以有效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这符合激励相容的原则,然而问题是,学校应如何根据教师在学风建设的主导作用付给相应的薪酬。(2)教师付出这种努力的代价问题。学校管理部门如何采取必要的管理手段来降低教师主导学风建设中所付出的代价。

2.委托机制设计

根据“激励相容”条件,学校管理部门应该设计相应的机制以促进教师在学风建设中主动发挥主导作用。

改革教师评价机制。重点突出学生对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进行评价,对班级的任课教师进行排序并赋予分值,根据所任教班级的数量进行加权求和,得出相应总分。学校应根据观测结果,增加对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努力程度进行考核并给予相应的薪酬。

建立健全学风状况监测、干预机制。预警观测制度主要体现在课堂组织管理上,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部门必须加强课堂检查,不断对各班进行学风状况的评价,同时必须有力地支持教师对学生违纪行为进行处罚等,从而有效地降低教师严格管理所付出努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