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理论的拼多多商业模式分析

发布时间:2023-11-23 17:00:11   来源:心得体会    点击:   
字号:

刘蕾 鄢章华

摘 要:拼多多历时三年就跻身为国内第三大电商平台,其成功背后的商业模式受到广泛关注。文章从拉新留存、拼团交易、质量管控和售后服务方面对拼多多的业务进行分析,找出其营收点和客户特征。并结合物理学熵理论,从分工细化的熵增角度诠释拼多多商业模式的合理性。研究认为,拼多多的出现是平台经济系统熵增的趋势,细化了电商平台的类型。拼多多平台商业模式是借助微信等社交媒体力量,以拼单模式串联起下沉消费者间需求,以低进驻条件承接下沉商户。拼多多平台的混乱情况是平台在不断熵增过程中出现的无序后果。并针对拼多多面临的问题,从熵减的角度给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拼多多;
商业模式;
熵理论;
平台经济;
微信

一、引言

科技的发展重塑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整合“移动支付”、大数据分析等互联网技术的电商平台发展尤为突出,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众的购物方式。据2022年《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量达到10.51亿。在在线购物领域,天猫、京东两大电商平台的用户规模逐年增长,在2018上半年更是占据约80%的网络零售平台市场份额,几乎垄断了中国线上零售市场。在“盈家通吃”的平台经济模式下,拼多多作为一家专注于全品类C2B拼团的电商平台却异军突起,自2015年由上海寻梦公司孵化出来以后,一直高歌猛进,收割了大批用户,但拼多多也一直身处舆论中心,出现了创维、康佳声讨平台销售其假冒电视产品,7.5元贝因美“临期奶”,“6·13”商家赴拼多多总部维权诸多事件。“存在即合理”,无法否认的是,拼多多在2018年7月26日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跻身为中国三大电商平台之一。洗脑的广告神曲已经从“1亿人都在拼”变成了3亿人。据其2018发布的招股书披露,拼多多2017年营收从16年的5亿增至约17亿,2018年一季度成比上年同期增產了约372倍。纵览平台企业的发展,无不依赖于特有的商业模式和发展策略。商业模式是互联网时代重要的竞争优势,甚至是战略重点,如淘宝依靠C2C模式成为网购平台“领头羊”,京东凭借B2C+C2C模式在阿里的夹击下壮大起来。在被两大夹缝中的拼多多是采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异军突起?为什么拼多多的兴起被商业部称为是消费方式升级的一种表现?在诸多争议声中,拼多多该如何继续立足?在拼多多身上存在着诸多疑团亟待解决。本文首先分析了拼多多运营模式的竞争优势,再基于物理学中的熵增理论对拼多多的商业模式进行解释,为拼多多这样的新兴电商平台提出相关建议。

二、拼多多商业运营分析

1.业务分析

(1) 拉新和留存。

对于平台来说,不论客户怎么转换身份,平台永远服务于双边用户:消费者和商户,拉新和留存活动也是针对双方展开。

①消费者的拉新和留存。据其招股书披露,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一年中拼多多的年活跃用户达到2.95亿,同比增长了20%。短短3年,拼多多就实现了大规模的用户增长,离不开其大面积的拉新和留存活动。洗脑的宣传曲“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几乎霸占了大众整个2018年。同时从2017年7月开始,拼多多已经赞助了如《极限挑战》、《欢乐喜剧人》、《中餐厅》等大家追看的多档综艺节目,以最快的速度打开市场知名度。同时拼多多手机端通过微信应用程序导流新用户,进入后首页会弹出各种优惠,比如新人最高领888元红包、邀请好友得红包等。在留存方面,App利用各频道来吸引顾客,如图2所示,限时秒杀、9块9特卖,每日清仓等促销专栏可以拉拢消费者,爱逛街、手机充值等活动又可以为有特别需求的顾客提供服务。而多多果园、砍价免费拿、助力享免单等活动在增加老客户黏性的同时,又如图1所示可以通过分享链接给微信好友促使新用户下载App实现拉新的目的。

②商家的拉新和留存。为了吸纳更多商家入驻,拼多多降低了商家开店门槛,以“零元”模式吸引入驻(先发布商品,后缴纳保证金)。企业开设店铺的保证金大多是1000元,个体开店为 2000元,特定商品需另缴特殊店铺保证金。拼多多会在首页进行新品活动扶持,对新商家没有销量要求。而在留存方面,当商家产生交易,有提现报名、发布商品货值及库存限额等活动需求时,支付的店铺保证金价格也很低廉,不需要商家支付任何佣金。值得关注的是拼多多允许商户开设多家店铺,如图1所示,使用引流产品将消费者导流到其他店铺的商品中,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频次。同时商家可以免费参加多样化的平台活动,转化率较好的都可能直接晋升到首页等流量更大的资源位,即使临时退出活动,也只有“九块九”和“限时秒杀”活动存在处罚。

(2) 拼团交易模式。

拼多多主要的交易模式是拼团服务。如图1所示,消费者选完商品后,若想一人购买,就点击“单独购买”的按钮,若想便宜些购买,则可以点击“发起拼单”主动邀请好友拼团或直接参与他人的拼单活动,也可以等待平台拼团。如果拼团成功,就可以等待商家发货。如果拼团失败,平台会将钱退回。拼多多拼团模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10-2015年的美团网、大众点评、聚划算等团购网站大量爆发的时期。此时的团购只是将一定数量为了以较低价格购买同一种商品的用户通过互联网渠道连接起来的促销形式。“千团大战”的影响力减少了拼多多再给顾客普及拼团形式的费用。其实其他平台也存在拼团模式,对比如表1所示,能够看出拼多多具有其独有的优势地位,拼多多的拼团机制能抓住人心也离不开创始人黄峥以往在游戏运营中的“充值有奖”等活动的灵感。拼多多的拼团机制也决定了它的定价机制。由于拼多多最少成团人数是2人,曾有学者将其定价机制归类为达到最少成团人数的捆绑销售(IBmin),在特定情况下拼多多模式是更好的定价模式。

(3) 质量管控和售后服务。

为了减少水果腐烂损坏问题,拼多多基于之前拼好货的仓配能力去提高物流速度和降低运输损耗,开通多多果园,增大用户流量去迅速卖出水果。平台不断增大研发经费,大部分用于大数据风控系统的不断更新。同时拼多多和多个品牌、第三方机构合作,通过建立神秘抽检队伍,从购买、抽检、品牌方检验等步骤建立一系列打假流程。对于发现或被举报的假货,平台采取“假一赔十”的严厉处罚。

在店铺发货问题上,对超过48小时的延迟发货的商家行为惩罚无门槛现金券。对物流更新不及时的虚假发货和发货与商品不符的欺诈发货行为,按虚假发货的订单数及占订单总量比例对订单和店铺进行处理。在店铺客服问题上,按客服回复率低于行业标准,近30天投诉率对店铺进行处理。在店铺售后服务方面,按照近30天纠纷退款率实施不同处罚力度。

2.营收分析

(1) 在线广告和交易佣金

从2018年6月的招股书来看,营收主要来自在线广告和交易佣金。在线广告收益主要来自平台向商家征收的店铺或商品推广类活动的费用。具体规则如表2所示。

交易佣金来自在商家提现时平台收取的支付给第三方支付平台的0.6%交易费和其他交易费用。但2019年3月拼多多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其佣金比例在不断下降,广告营收占比攀高,佣金占比在第四季度创下自2017年以来的最低,仅为10.5%。

(2) 数据资产

消费者的购物决策从传统口口相传到现在依赖于查找评价、团购的方式,互联网时代下的消费数据隐藏着大众的购物喜好和方向,是代表着购买力的新型黄金。目前拼多多上广告投放方式类似Facebook,根据用户搜索和查阅习惯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关广告。拼多多在运营过程中会收集到消费者搜索浏览、购物订单、购买评价、消费能力的数据,也能获取到商家和商品的基本信息。手握着海量数据资产,拼多多能够准确描绘消费偏好画像,有助于向消费者提供精准活动推送,在未来预测新的消费偏好和定制不同的定价策略。同时也能了解到商家、品牌方的需求变化趋势,为商家带来更好的广告位服务,制定使双方都满意的合作方案。而且由于拼单活动吸引到不少以往只在线下购物或四线城市以下的顾客,拼多多有着不同于其他购物平台的新鲜数据,为未来制定更好的营销方案,重构拼多多新型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创新铺垫了数据基础。

3.用户分析

用户(本节指消费者)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我国电商平台种类繁多,抓牢用户群体是平台立足和扩张的重点。

拼多多的用户结构如图2所示,“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用户竟占到60%”。拼多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用户分布?参照马斯洛需求理论,满足低层级需求后,人才会考虑高层级需求。从而衍生出不同需求消费者对具有不同价值的产品的需求。功能需求型顾客更在意产品的使用价值,情感需求型顾客更关注产品带来的情感价值。本文认为居民消费需求呈现出如图3所示的基本规律。天猫、京东、淘宝的用户多居住在一、二线城市,经济发达,居民消费能力突出,更加追求品质产品,会对品牌、奢侈品等能传递个人形象的情感型商品更加青睐。拼多多用户则多数在三、四线及以下的城市生活,消费能力相对较弱。穆来纳森在其《稀缺》一书中提到过由于低收入人群对金钱始终处于稀缺心态,他们更珍重每一块钱的价值,在金钱价值方面是专家,所以对价格更加敏感。功能齐全、价格低廉的功能型产品更吸引其眼球,大多属于功能需求型顾客。

三、基于熵理论的拼多多商业模式分析

1.拼多多商业模式的出现和内涵

从高维度分析,出现拼多多这样的商业模式或许可以用物理学上“熵”的相关理论来解释。对于一个不断熵增的经济系统,复杂程度和无序程度也在逐渐增加。分工与协作则是将系统拆分为多个小的经济系统,通过设定边界,使小系统的复杂和无序程度降低。购物需求衍生出淘宝、京东平台后,又朝着品类垂直方向不断细化电商平台系统,这些分化出来的电商平台明确了商品定位及目标受众,但当淘宝、京东等成熟电商平台主打“高收入阶层+高端品牌”路线时,大量的低收入用户无处可去,平台系统用户颗粒度依旧很大。这些过程的本质是系统的无序程度增加。

如图4所示,平台的宗旨是服务调节两端供需市场,拼多多正是通过细分电商平台经济系统的供需市场(商家、消费者),抓住了被暂时忽视的低收入市场,将目标客户定位于“中小商铺+四、五、六线城市居民”,相当于设定边界,拆分为小系统,从而弥补了低端市场的缺失,使得电商行业在整体上呈现出熵增的趋势。通过低价低门槛,拼多多聚集了不同需求偏好的客户。

(1) 聚集下沉消费者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报告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的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未达到城镇居民一半,仅占45%,社会上存在大量未被释放的三、四线消费需求。同时《国家统计年鉴2017》揭示,占我国总人口80%的中低收入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高收入群体的30%。而电商平台淘宝、京东随着发展,向品牌化不断靠拢,这也意味价格的上调。下沉消费者急切需要有与其消費能力和消费需求相符合的购物平台。拼多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需求,利用低价打开消费豁口,在“拼团”模式上玩出新的花样,既可以低价促销,又可以抓人眼球。拼多多将自身服务定位为“普惠”,关注中国最广大的老百姓,打破人们对产品价格认知的逻辑思维——“产品价格随着价值上下波动”,拼多多的促销力度远远突破价格波动区间。拼多多抓住了竞争对手的盲点,消费者渴望“低价”的痛点和兴奋点,成功切入了三、四线城市。企鹅智库在2018年7月发布的《拼多多用户研究报告》显示,拼多多上60%用户是被“折扣”吸引。拼多多目前以公司职员与自由职业者为主要用户,低学历用户占到42%,比淘宝/京东多出12%。同时拼多多拉入了以四线及以下城市、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女性用户为主的13.7%原线下购物人群。这也解释了商务部为何称赞了拼多多等新型电商,他们的发展满足了中小城市和乡村新的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使下沉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得到升级。

(2) 聚集下沉商家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2019年发布的《2018年前三季度市场环境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个体工商户达到7328.6万户,前三季度新设私营企业约469万户,增长10.6%,主要聚集在批发零售等服务行业。这些批发零售企业对电商销售渠道具有巨大需求。但靠价格战立足的时代已经过去,通过搜索排名、微博大V博主推荐返利、小红书内容营销等的电商导购和算法推荐等形式聚集关注度成为主流,而搜索、排名等活动都需要付费,中小店铺很难有竞争实力。同时淘宝、京东等平台的购物节对品牌商户越来越重视,最近为了将更多淘宝店铺的用户导流到天猫,天猫发起了“上天猫,退货免运费”的活动,同时淘宝商品搜索排名靠前的大部分都是天猫店铺,中小商家的生存空间变得日渐狭小。而拼多多通过放宽进驻条件、扶持新品牌等措施在逐步承接这部分商家。虽然中小商家品牌竞争力弱、客单价较低,但得益于平台拼单模式积聚大量订单,营销成本和库存成本能够大幅降低,通过薄利多销去达到规模经济效益,能较好地满足供需平衡。同时拼多多扶持中小企业品牌,如江西瑞昌的理文工厂代工的可心柔和植护两家纸巾就是拼多多孵化出的爆款。为了让中小商家快速便捷地发货,拼多多已与申通、圆通、百世、韵达、天天、承诺达特快6家快递公司合作,方便商家在线/批量下单。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一年内,拼多多有超过一百万个活跃商户。

在技术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智能手机迅速向三、四线及以下城市扩张,大量的下沉用户拥有巨大的未消费的流量,流量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销售量,拼多多巧借网络化对大众生活的影响力,选择与中国创投市场最活跃的机构——腾讯合作,除了获得了大量投资,微信的流量池也是盘活拼多多的重要来源,《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腾讯麾下的微信朋友圈使用率已达到86.9%。经过改良拼多多通过微信分享链接将陌生人间不稳定的拼团关系改变为人际关系网络间的高频产品拼团关系。由于拼多多的前身拼好货是一家专注生鲜品类的社交电商,不仅给拼多多带去了好口碑和生鲜水果上的品质优势,也奠定了拼多多从食品类发家的基础,能够将低价高频的产品进行拼团,相较于淘宝的浏览型搜索用户,拼多多吸引的是打发时间的关系型用户,借助互联网的联通功能把微信熟人间各种个性化和碎片化的需求聚合到一起,有效地将微信流量转移到了平台上,顾客无意间帮朋友砍价或者每天现金签到/多多果园,还可以获得一些像卷纸/水果之类的商品,消费者还可以选择订单分享由朋友代付。这种拼团模式不仅仅限于由消费者传播,微信同样可以将用户与供应商连接,将供应商的上下游连接,商家也通过老客户在微信转发推荐,对店铺商品进行拼团,慢慢构建出自己的社群系统,从而对商家的产品研发与运营产生影响。像微信这样的社交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通过形成新的销售渠道促使了新的营销方式,拼多多通过微信传播带来的群体拼团能够快速了解消费者群体需求,为以后精准匹配商品打下基础。拼多多集聚了具有新偏好的消费群体,并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碰撞从而催生了其商业模式,所以本文认为拼多多的商业模式是通过微信,将拼单模式串联起下沉消费者间需求,以低进驻门槛去承接下沉电商卖家。拼多多的商业模式细化出了电商平台小系统。

2.拼多多商业模式的熵增问题

像拼多多这样的企业也是熵增系统。随着运营规模不断扩大,管理的复杂程度也会与日俱增,企业原先的制度流程不再适用,企业外部技术在不断进步,其他商家在不断增加,新商业模式不断诞生等因素,造成企业各种威胁,最终表现为企业混乱,其商业模式不再创收价值。

从一开始主打生鲜品到现在接纳全品类商家,拼多多的服务内容逐渐丰富,原先一些制度需要改进。拼多多低价商品的理念和拼团模式的走红,受众也不再限于低学历或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居民,一、二线城市顾客占比仍达到40%,他们对于价格敏感,但同样对出现的品牌山寨这样的质量问题敏感。拼多多的规章制度也造成了一连串问题。拼多多上的商品若被检测发现不是全网最低价将会被从资源位上下架,太过于宣传低价商品,难免就会出现山寨低质产品;
拼多多规则更利于商家入驻,不阻止商家刷单,刷单评价误导了消费者;
同时它没有评分系统,消费者目前只能看销量与评价来判断商品好坏。平台与部分商家间也存在矛盾。拼多多规则中提到成团48小时必须发货,否则延时罚款的规则,使得有些商家虚报库存,最后将未售罄部分进行了虚假发货被惩罚。不少商家认为平台通过对他们重罚来获得利益。随着品类和消费者细分程度的增高,拼多多的管理难度加大,如果不革新,平台将会逐渐混乱。

3.基于熵减理论的拼多多发展策略建议

摒去宏观中作为孤立系统的宇宙,最终会消亡的热寂理论。微观中的拼多多相对于所处的电商平台环境还是开放的平台企业系统,与社会、自然存在着紧密联系。在熵理论中正熵流代表着腐朽,负熵流代表着生命的流动。从熵减理论角度,要维持有序,系统需要引入负熵流,远离平衡态。薛定谔的“生命负熵论”认为人和组织通过摄入食物或构建机制,能够实现熵减,从而使得功能增强。企业从混乱中走向新生,同样需要引入负熵流。善于利用熵理论这把双刃剑,有利于重塑企业新的价值观。香农在《信息管理导论》里提及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弗洛里迪就认为信息的增加有益于稳定系统,使得更具秩序。企业抵抗熵增的过程代表着更新和从外部环境中汲取有效信息/秩序。如图8所示,可以认为如制度、合作、监管这些从环境中汲取秩序、带来新信息的行为都是企业的负熵流。接下来本文从这几个方面给拼多多提出建议。

(1) 制度的建立。

互聯网建立初期,通过建立一种规范电子设备如何连入,数据如何输入的公共标准(制度),打破了网络间的阻碍。因此,拼多多也可效仿通过建立有效制度来维护平台秩序,降低熵增。

①声誉机制。除了对卖家扣钱、关闭店铺等强制性措施外,平台企业也应该在建设平台声誉方面加强力度。曾有学者认为以信用评价为基础的声誉机制是一种自发的私人秩序。平台商家设立的用户在线评论内容规范性会直接提高评论内容的质量,从而影响网络口碑的传播结果,改善平台声誉形象。目前由于假货山寨、刷单事件影响到了拼多多平台的信誉及形象,平台管理者应该在口碑信息管理方面找出有效措施,设计过滤出高品质有效在线评论信息内容和结构来满足用户对商品信息的需求。另外平台将商品信息公开化同样可以改善拼多多的信用评价,如当前拼多多平台采取“全网总售”和“平台已拼”两种销量展示的方法。一是为了消费者提供品牌在全网销售的参考,减少信息不透明带来的信任问题。二是在展示自身全网销量时,减少商家初期刷单动机。因为消费者永远是非专业的购买者——信息不对称,所以从熵减角度理解,也是为了增加信息透明度,提高平台声誉,维护平台秩序。

②技术规则。复杂的网络页面背后是由规范化的编程代码呈现,技术架构是让平台良好运作的底层技术。由于程序、算法构成了平台特定市场或组织的运行基础,加强特定技术规则——如信息审查和过滤机制,能够更严格规定特定在线环境中的行为,拦截违规链接,相比法律法规更具体。加强技术规则建设,有利于拼多多平台构造更好的以编码为基础的体系架构。

③组织形式。在企业内部同样需要建立生态系统,在各个部门内建立联系(秩序)。维系整个组织的结构和秩序时,传统集权式的组织形式自上而下的传递信息会增加内耗,像拼多多这样高度信息化的平台企业,则更适合于“去中心化”的组织形式,除了基本部门外,可以以目前的活动或频道为基础划分出多职能的项目团队,去适度分权。分权相当于上级将信息公开化,减少系统和组织内部的阻碍,减少熵增。

(2) 合作关系的搭建。

除了内部制度的建立,和外部企业积极建立合作关系也能够帮助到拼多多。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在市值增長遇到瓶颈时,就努力放眼国外市场,与亚欧非的多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竞争对手京东,在2014年企业出现巨大财务亏空时,选择与腾讯合作,从而得到大笔资助。京东本身也鼓励自营商家和入驻商家进行竞争,为消费者带去更多价值。淘宝和京东通过与外界合作来交换信息,得以走出运营困境。所以拼多多也需要不断与外界各方沟通才能减少熵增带来的副作用。

①品牌。为了恢复受损的平台形象,可以通过引入知名品牌带来积极影响。极致的低价带来的是山寨、假货问题,但打假不应该是平台一家的事情。拼多多应与品牌建立合作关系。即使是低收入的市场,也同样有着很强的品牌意识。

②工厂。目前拼多多想要大程度将假货、尾货的争议打压下去,比较恰当的做法是与工厂进行直接合作,以人为节点,把不同的人在相同场景下的相同需求汇聚起来,使人与工厂直接相连,由消费者驱动,走向大规模定制。直接与供货厂商合作,省略掉了中间环节,有着较好的价格优势,能够制造出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其实拼多多可以深化扩大现有“拼工厂”活动的范围。如可心柔和植护两个纸巾工厂就是拼多多支持出来的爆款产品。

③合作社。互联网和平台的出现模糊了买卖双方的界限,打破了线性价值链,而是变成了价值网——不同人在不同时间扮演不同角色。拼多多既然能聚集大量下沉消费者(三、四线及以下农村),就可以转化他们为商家,通过合作社将农产品送到其他消费者手里。拼多多平台与工厂、品牌、合作社(农民)的合作同样可以理解为对系统设定边界,不断细化。是对“资本使用”的分工合作(不断细化)——资本拥有权、使用权分离。帕克等人的《平台革命》中就提到过平台对企业的颠覆是企业间资产权利的分享。通过和工厂、品牌合作,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是拼多多稳定自己定位的必要手段。但在与其他企业和商家合作时,需要避免平台“站边”行为,虽然将品质商家垄断到自己的平台,会吸引更多消费者转到自己的平台上,但垄断价格久之会引起厂家不满,损害消费者利益,封闭产业链就如同一个孤立系统最终导致熵增不断增大,给企业造成反噬。

(3) 外部监管的输入。

当平台出现比较严重问题时通常是政府借助公共力量,实施行政手段,通过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对平台市场中的经济主体进行直接干预。因为相对于平台制度中私人监管的逐利性,外部监管旨在解决分配问题、平等和公平。为维持平台内秩序,拼多多应该积极接纳外部政府监管,主动联合各职能机构开展打假工作。如类似像平台上出现的创维、三星、索尼假货事件以及出现作家郑渊洁系列书籍盗版等情况,2019年1月1日起施行的《电子商务法》就有规定如若出现平台卖家侵权事件,平台承担连带责任。这样的法律对拼多多平台自身来说具有警示规范作用,能够主动做出更多正面对策,如加强与消费者生命健康相关的商品或服务的平台经营者资质资格的事先审查;
采用抽样检查、大数据对照等手段,对平台商家销售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进行更大强度事中审查,保证消费者人身财产的安全。在复杂系统中强加一种秩序同样也可看做是负熵,拼多多是电商平台复杂大系统中的小型系统,外部监管就如“市场中看不见的手”对拼多多强加了秩序。

四、结语

拼多多是近几年新兴平台企业的缩影,以下沉市场思维成为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具有一定研究价值。针对拼多多如何在电商市场中异军突起的问题,文章首先探讨从拉新留存、交易模式、质量管控等方面对拼多多的业务进行阐述,然后分析其营利点和客户特征。发现拼多多是新企业争取生存权过程中诞生新商业模式的表现,这是分工的结果,也是系统熵理论在经济社会的投影。因此本文运用熵增理论对拼多多商业模式存在的合理性进行阐释,得出结论认为:

(1) 拼多多商业模式的出现是平台经济系统熵增的趋势。随着电商平台生态系统不断迭代,电商平台正在走向专业化,拼多多弥补了低端市场的缺失。

(2) 拼多多平台商业模式以拼单模式串联起底层消费者间需求,以低进驻门槛承接底层电商卖家,并挖掘出其中的竞争优势。

(3) 拼多多平台的混乱情况是平台在不断熵增过程中出现的无序后果。管理复杂度增大,内部制度僵化、新商业模式出现、技术进步等因素都是企业不断熵增的原因。

最后针对出现的问题,文章从熵减角度对拼多多此类的新兴平台企业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1) 不断更新平台制度。规范在线口碑结构,透明化产品全网销量,有效遏制刷单,提高声誉机制可靠性,从而维护平台秩序,降低平台熵增。

(2) 与外界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品牌产品,提高企业信誉。与工厂直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从原材料开始提供高性价比商品。平台间企业和实体企业的合作是对资本拥有权、使用权分离,将“资本使用”进一步细化,设定新边界。

(3) 积极接受监管输入。外部监管的接入是对平台经济系统中强加的负熵,平台需要作出正面回应。

本文希望能从熵理论的角度给拼多多这样的平台企业实际运营提供借鉴与参考,塑造平台企业新的价值观,促进企业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鼓励平台企业与外界环境进行合作、交换信息,去维系企业的开放性,不断革新进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同时也希望通过研究拼多多这样的典型平台企业侧面改善消费者权益。

参考文献:

[1]拼多多.拼多多IPO(首次公开招股)申请书[R].上海:拼多多,2018.

[2]任佩瑜,王苗,任竞斐,等.从自然系统到管理系统——熵理论发展的阶段和管理熵规律[J].管理世界,2013(12):182-183.

[3]薛倚明,朱厚强,邱孝一,等.管理熵理论应用于HT信托公司员工激励的实证分析[J].管理评论,2017,29(8):147-155.

[4]范德成,刘赟,李昊.基于耗散结构的产业结构演化系统熵变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8(1):83-92.

[5]李玥,张雨婷,郭航,等.知识整合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131-135.

[6]拼多多.拼多多帮助中心.2019.

作者简介:刘蕾(1981— ),女,辽宁绥中人,博士,泰州学院副教授,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本研究受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研究方向:DEA数据分析、数字经济;
通讯作者:鄢章华(1983— ),男,四川遂宁人,博士,哈尔滨商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优秀青年人才,研究方向:数字经济。

猜你喜欢拼多多平台经济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画布商界评论(2022年12期)2022-03-06从心理成本角度看拼多多现象东方教育(2018年25期)2018-09-28“拼多多”来自番禺大石街博客天下(2018年17期)2018-09-18低端制造“拼多多”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34期)2018-09-05拼多多“砍价免费拿”的营销策略分析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年6期)2018-06-26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纺织科学研究(2017年3期)2017-05-17沈阳市平台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对外经贸(2016年11期)2017-01-12基于平台经济视角的P2P网络借贷实质研究法制博览(2016年12期)2016-12-28平台经济下互联网企业竞争方式探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年24期)2016-12-07从星巴克的成功谈商业模式创新对外经贸(2014年1期)201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