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上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2-03-05 09:44:21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 要:数学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解答出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因为对当前很多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感觉非常的吃力,面对各种数字和数学关系难以下手,因而数学教师应该重点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本文根据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数学课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数学 学生 分析问题能力 培养 策略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传统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提升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活动非常低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除了要为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問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题目中的各种数学关系,要引导学生狠抓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勤于思考和练习,这样才能做到孰能生巧,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学生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以及解决数学问题时,或多或少都需要一个分析的过程,尤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弄清它的全部结构,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基本的数学问题,并分别解决。分析能力的强弱,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密切关系,能力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同时它又是掌握和理解知识的快慢、难易的一种重要因素,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当前很多学生往往不注意概念的理解就忙于做题,遇到不会的做的题,也往往习惯问老师或看同学的做法,也不问个究竟,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对概念尽量理解透,做题过程中要经常练习,遇到疑难问题,应该多动脑筋思考或查阅有关学习内容,尽量自己解决,这样会增加自己解题信心,而且有了第一次体验以后,下一次就简单了,教师还应该平时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即使学生做不出,但在问老师时也可能会有自己的见解。

一般来说,纯文字形式的问题相对比较抽象,如果能把抽象的问题以直接图示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能更加简便、快捷、轻松地发现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用直观图示描述问题的方法,同时还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对比。例如在讲解圆锥的体积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在课件上展示等底等高的直角三角形面积和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三角形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请学生猜一猜“直角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AB旋转所得的图形,成为了圆锥,长方形沿一条直角边AB,旋转所得到的图形圆柱,这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学生A说“因为长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所以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2倍”,另一学生B说“通过仔细观察,我觉得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这样就可以借助图形描述问题,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

二、课堂探索知识,促进分析问题能力的形成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建立数学分析问题的结构,遵照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认知规律。从一个较长的学习过程看,学生对每种数学认知都是在反复中理解中形成的,其间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些都要让学生有个清楚的认识,并在解题过程中加以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这样才能有所提高。一种新知识的形式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人们的艰苦探索发现的,例如从数论的角度看,在整数的基础上产生了分数,从分数的基础上产生了小数,因而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以分析的启示,使他们感受创造发明的实践体验,这是学生分析问题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知识基础的实际情况,先把一个两步计算应用题分解为两道一步计算联系非常紧密的应用题,然后用第一道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果代替第二道一步计算应用题的条件,合并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学生从观察分析以上的变化过程中,就会发现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技巧,学会解答方法,这样学生是带着自己的头脑和个性参与课堂训练的,这样富有分析训练的问题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图形或活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数学知识有很多都非常的抽象,难于理解,这时数学教师就要借助活动或图形帮助学生分析,以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要尝试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而不仅仅是等着教师给出问题,就提出的问题,应该倡导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以便让学生的思维展现出来,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散发出火花,教师要让学生之间有个交流,然后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时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并愿意尝试,既照顾到所有学生,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自主地解答出结果,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引导学生掌握相关学习方法

新课程改革下,更多的是注重引导学生懂得怎样去学习,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务必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为培养其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一,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数学课堂的容量大,而且知识非常抽象,如果课前不预习,就难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影响学习效果;第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务必要做到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合作讨论、善于分享;第三,巩固复习。在教学完相关内容后,教师要安排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完成,力求在巩固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培养。

五、结语

总之,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师要想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帮助他们化繁为简、探寻知识的内在规律,再加上适时的点拨引导,就一定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实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目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娅.高中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组成及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14):25-26.

[2]薛久武.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12):35-36.

[3]陈小松 数学基础课教学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数学理论与应用,2014(07):30-31.

[4]乔永书 小学数学课堂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0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