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3+1”培养模式下的顶岗实习质量控制

发布时间:2022-03-14 09:53:05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 要]“3+1”培养模式是指4年的本科学习中,学生在学校学习3年的理论知识和进行课程实习实训,然后在行业企业中进行1年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3+1”培养模式中顶岗实习时间较长,且顶岗实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实习平台参差不齐、管理体系不健全、评价机制不完善、学生流动性大、企业指导教师没有保障等,顶岗实习效果不佳。本文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通过校企共同搭建实践平台、健全顶岗实习管理体制、完善顶岗实习评价机制、保障企业指导教师水平等有效措施,切实提高“3+1”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质量。

[关键词]“3+1”培养模式;顶岗实习;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0-0138-03

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工作,一边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生产实践;一边进行实践操作,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与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实习不同,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如同公司员工一样有正式工作岗位,担负工作岗位职责。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接受学校、企业导师的指导,还要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顶岗实习也是一种典型基于工作现场的非正式学习状态,与学校系统学习的最大区别在于学习场所不同[1],所在环境文化氛围差异明显。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是学校常规教学的一部分,是以企业岗位生产的形式进行的实训教学。顶岗实习的方式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顶岗实习等。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运用知识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具有起很大的作用,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不强

由于学生在大学读书、生活,一切费用由其家长提供,因此他们一般都心安理得,没有危机感,没有体力和时间上的约束。优越的大学生活同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劳动相比,是两个“世界”,一线劳动是一种体力或脑力的付出,是靠这种付出去换取剩余价值;而学生是靠家长供养,其生活学习是消费型的方式。因此,学生吃苦精神较差,尤其是学生在设施里进行园艺植物生产,设施里高温高湿,学生坚持不住,往往干两天就想打退堂鼓了。另外,学生沟通能力欠缺。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由于工作、生活环境变了,学生要适应环境,适应工作要求,就离不开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学生在实习中提高工作效果,同工人师傅融合在一起的基础,但在具体的顶岗实习中,部分学生缺乏必要的沟通能力,工作中抱怨学不到东西,请假休息得不到批准等,这些都是缺乏必要沟通能力的具体表现。

(二)顶岗实习任务不明确、不具体

由于实习企业单位较多,而且企业间的基本情况差异较大,企业生产大多是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的,在不同季节生产不同的产品,供给不同的市场。因此学校在制订顶岗实习计划时就很难做到明确具体的實习任务,即明确实习内容和目标。因为企业是根据自己的生产实际,让学生参加他们的生产,再加上农业生产都有很强的季节性,所以顶岗实习的任务目标也就很难做到明确、具体,这也导致任务的不确定性,甚至与计划脱节。

(三)顶岗实习单位不稳定

学校专业学生人数较多,很难找到能够一次性容纳为数众多的学生集中顶岗实习的单位。大多数单位条件有限,接收实习学生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解决学生的住宿和饮食等存在一定的困难。有的实习企业则由于企业规模和用工制度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接收顶岗实习的学生。有些企业不能够坚持长期合作,经常单方面中止与学校的合作协议。还有的企业不能创新发展,跟不上供给侧结构性条件的需求而被社会淘汰。因此,学生的实习基地难以稳固,需要学校不断拓展新的实习单位。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和顶岗实习单位寻求的难度,也经常出现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符合度不高或相差甚远等问题。

(四)高校教学周期与企业生产周期不同步

教学和企业生产分别属于不同的社会领域,有着各自独立的运行特点,尤其是农业企业,在生产时受季节及生产条件的影响较大,具有淡季和旺季,在旺季时对学生顶岗实习需求量大,不希望学生返校;而在淡季时对学生顶岗实习需求量少,则不愿意接受学生。而学校教学则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教学的规律进行,如果不按照教学规律进行,必将影响整个人才培养效果。这样就会最终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学校教学难以紧密衔接,不能切实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

(五)顶岗实习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很多高校与行业企业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但是具体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体系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企业的管理不同,有的比较规范,如我院与上海鲜花港有限公司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后,又签订了相关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规范了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专业实践锻炼,同时也体会到了企业文化和管理。而有的企业,本身就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顶岗实习也就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不同对学生实习效果影响差异较大,对企业文化的把握也有所不同。因此顶岗实习管理的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2]同时,学校也要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与时俱进,创新管理,为学生的顶岗实习保驾护航。

二、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措施

(一)构建相对稳定的顶岗实践校外平台

校外顶岗实践平台是顶岗实习的基础,目前很多专业与行业企业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但有些企业是生产型的,单纯是加工生产的,有些企业是研发型的,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样会导致学生在不同的企业顶岗实习效果差异较大。顶岗实习的学生在生产型企业里,企业往往把实习生当工人使用,重复操作一项工作,这样的顶岗实习效果较差,而且学生实习的积极性较低。而在研发型的企业里,学生通过参与技术研发,理论联系实际,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实现自身价值,这样的顶岗实习效果较好。因此,在顶岗实习中,选择一定的研发型企业效果较好,充分利用该类企业构建相对稳定的实习平台,是提高顶岗实习的基础。[3]

(二)校企共同组建一支“双能型”导师队伍

一支责任心强、专业知识扎实的实习管理队伍是提高实习生分散管理质量的关键所在。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整合校内外资源,从中选择掌握先进技能、了解行业前沿、经验丰富的教师和行业技术骨干共同组成专业的学生实习指导队伍,并以下达教学任务的形式为他们分配指导学生的名单和指导任务,负责与顶岗实习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日常联系与管理,密切掌握学生动态。实习前,登记学生通讯方式;实习期间,至少每半个月与学生联系一次,每月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了解和交流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生活状况,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及时向学系通报相关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学院汇报。确保每个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都有一个专门实习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和管理。学校要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并为他们制定严格的指导管理制度,确保他们对学生关心到位、指导到位、管理到位。

(三)健全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1.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是确保实习教学效果的有效保障。[4]针对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学院院拟定了校、企、生三方协议,并起草了《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手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顶岗实习教师工作手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顶岗协议》《大学生专业顶岗实习企业管理办法》等,明确了校、企、师、生的责、权、利,从而确保顶岗实习工作有效开展。[5][6]为贯穿落实相关管理制度,学院在学生开始顶岗实习前,进行管理制度讲解,确保学生了解并按照制度进行顶岗实习。

2.顶岗实习前培训

顶岗实习前培训是顶岗实习成功的重要保障。岗前培训的时间为8周,其中前6周为专业技能培训,如农业园区的规划和设计能力、设施农业的栽培管理技术、农业设施的环境调控、盆景制作和插花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园艺植物组培技术等的培养,确保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避免学生到工作岗位时不能上手。学生根据爱好选择3~4项技术培训,每项技术集中培训2周左右,与实训顶岗实习无缝对接。最后再拿2周左右时间召开顶岗实习动员会,介绍企业文化、企业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校内与企业导师共同制订顶岗实习教学标准,针对具体问题共同开展技术技能教学,通过完成工作岗位目标实现教学目标。

3.校、企、师、生建立畅通的沟通联系平台

由于学生顶岗实习涉及学校、企业及师生,要想贯彻落实好顶岗实习计划和科学管理,学校和企业之间、企业与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务必保持信息畅通,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构建微信、微博、QQ群、电话等沟通平台,利用该平台及时掌握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心态变化及进展,从而实现动态监督和管理,遇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减少突发问题的发生。

(四)成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管理机构

为进一步规范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和企业组建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下设管理办公室,协调企业和学校联合人才培养相关工作。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由校企共同研讨制订,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管理办公室负责对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指派专业人员作为指导教师,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同时,要构建定期交流沟通平台,遇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对学生顶岗实习效果定期进行评价和总结。此外,还要形成校企联合管理的立体模式。企业实施专职管理,学校采取定期巡视,在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共同管理基础上,结合院、系两级巡视组,形成立体化管理模式。

(五)加强培训,增强学生对企业环境的适应能力

与学校环境相比,学生到企业后参加顶岗实习,生活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所处的人际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加上顶岗实习过程中繁琐的生产劳动或重复劳动,严格的企业管理,以及在企业中遇到无法预测的事情,使学生对环境变化的不适应性有所体现,甚至有些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所以,有必要在顶岗实习前加强培训及企业文化宣传,增强学生对企业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适应性。

1.金钱观教育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专业实践的学习者,并非临时工,在顶岗实习期间为企业创造一定的财富,获取一定劳动报酬是合理的。但是学生不应以获取报酬为主要目的,不能以报酬的高低作为选择实习企业和岗位的主要标准,更不能根据报酬的高低来评价自己工作的表现。

2.吃苦观教育

顶岗实习要学生在企业里面独当一面,在生产一线从基层做起,要扑下身、静下心、吃得苦和耐得寂寞。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服务就在生产一线,针对设施农业及其管理等开展技术实践,待在农村的时间较多,所处地理位置多是偏远地区,因此学生要做好吃苦和耐得寂寞的准备。

(六)实习成绩评估和总结

顶岗实习成绩的评定要科学规范,不仅要依据毕业综合实践平台上提交的学生顶岗实习周记、专业工作报告,还应将《顶岗实习手册》中的实习日志、企业月度评价、企业指导教师评价等纳入顶岗实习总体考核内容。同时,打破单纯以校内指导老师评价顶岗实习成绩的传统做法,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融入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中。在顶岗实习质量的评价中要充分发挥企业考核的要素,实现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将学生自评、校内指导老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与生产实践的各个环节有效结合,并各占一定的比例,真正践行“能力导向”的过程评价机制,以激励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敢于实践创新,理論联系实际,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严格遵守用人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完成实习任务。通过顶岗实习的评价机制的改革,引导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业务技术水平,还要提升自身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三、结语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知识结构优、实践能力强、敬业精神强、创新创业意识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顶岗实习是非常重要的途径。通过近几年的顶岗实习的经验积累,为进一步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质量控制,学校应该首先构建顶岗实习质量控制体系及评价标准,确保质量评价的科学合理性;其次学校要加大投入,采取激励措施,提高教师参加顶岗实习管理和指导的积极性,使得质量控制体系落到实处;再次学校和用人单位要加强沟通同协调,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最后要强化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和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钟兰,严竹生.基于目标管理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34-137.

[2] 侯云霞.顶岗实习规范化管理研究与实践[J].中国培训,2015(6):1-2.

[3] 王满,孙新铭,臧强.顶岗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 科技文汇,2014(1):190-191.

[4] 陈蓓.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46.

[5] 吴金星,魏新利,郑锦华,等.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开一扇窗 [J].大学教育,2014(2):99-101.

[6] 姚侠妹,偶春,刘乐,姜双林.地方院校园林专业毕业实习质量控制的思路创新[J].赤峰学院学报,2016(4):248-249.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