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

发布时间:2022-03-25 10:46:33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zoޛ)j馝~mNxto;׍tM5uuuimvMvio])um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造成棉絮粉尘污染。

1.2.3化学因素  工作过程中接触含氯消毒剂和化学灭菌剂,可通过皮肤接触或者吸入等方式损害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3]。

1.3 防护对策。

1.3.1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定期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安全教育培训,举办专题座和外出参加相关知识培训班,不断向其灌输自我防护意识,对污染器械完成清洗去污的操作或配置消毒剂时,应按照行业标准规范要求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当皮肤不慎接触污染物后,应立即清洗;工作完成后按手卫生标准要求彻底洗手。小心操作锐利器械,使用后应将其放置于锐器盒中,一旦发生职业危害即应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并及时上报感控管理人员。

1.3.2生物因素防护措施  回收及清洗医疗器械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标准防护措施,完成操作后应用流动水以及抗菌皂液洗手。

1.3.3物理因素防护措施  确保工作环境良好的通风性,灭菌操作员应着长袖工作服并佩戴棉手套。整理、折叠棉布类敷料等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以及口罩,最大限度地减少棉絮粉尘吸入量。穿戴防护服、护目镜时尽量集中进行各项操作,离开有噪音的房间时需要随手关门,有助于控制噪音污染范围[4]。

1.3.4化学因素防护措施  配制消毒液时应该佩戴口罩、手套以及护目镜,避免消毒剂溅入眼睛、皮肤或者呼吸道内,一旦溅入眼睛内需要及时冲洗干净。应用消毒剂进行器械浸泡消毒或灭菌时需要将盖子盖紧,避免气溶胶泄漏,造成皮肤和呼吸道损伤。

1.3.5有效的操作管理制度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环境的特点,制定适合本科室有效的操作管理制度,使全体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按规定流程进行规范操作, 既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又能保证工作人员操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避免因操作不当增加职业危害。

1.4评价指标

统计实施防护措施前后皮肤黏膜暴露、刀割伤、针刺伤等职业暴露情况并进行对比。

1.5统计学分析

对本研究涉及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软件统计包为SPSS19.0,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对独立样本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以P<0.05对组间对比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进行判断。

2 结果

实施防护措施前皮肤黏膜暴露等职业暴露总发生率为21.43%,实施预防措施后皮肤黏膜暴露总发生率为7.14%,(P<0.05),见表1。

3 讨论

此次研究中,实施防护措施前皮肤黏膜暴露等职业暴露总发生率为21.43%,实施预防措施后皮肤黏膜暴露总发生率为7.14%,实施后职业暴露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环境复杂、任务繁重、存在着各种职业危害的因素,给工作人员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必须在充分了解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降低或避免职业危害。首先,加强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其次,制定有效的操作管理制度确保实际工作流程及技术操作的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最后,注意加强对上述各种危险因素的   防范工作,认真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确保工作人员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职业危害,有效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及感染风险。

参考文献

[1] 伯淑维.供应室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安全防护对策[J].医药前沿,2016,6(30):397-398.

[2] 陈军明.浅谈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J].心理医生,2018,24(8):316-317.

[3] 周娜.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危害分析及防护对策[J].养生保健指南,2018,(52):375.

[4] 孙秀芳.消毒供应中心职業危害因素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3):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