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羊链球菌与羊快疫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控

发布时间:2022-04-13 10:44:06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要:某地区村庄发生农户养殖的羊群大量死亡的情况,在对羊群的病情调查以及临床研究后,并通过实验室内的诊断初步确定,该地区羊群所发病症为羊快疫与羊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确立病因后,迅速开展健康羊群的隔离工作以及村庄内河道、羊群饲养场地的杀毒灭菌工作,并对健康羊群进行了疫苗的注射。经过一系列工作的有序开展,疫情得到了初步的控制。

关键词:羊;快疫:链球菌病;临床研究;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5-0068-01

1 发病情况

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小尾寒羊养殖场养殖羊规模达上千只,在2018年5月突发羊群大面积死亡的情况。根据现场的情况,该村庄内羊群中有部分羊在清晨发病,且死亡数量较多。当地羊群在该事件发生前均未接种羊链球菌及羊快疫等疾病防治类疫苗。羊群发病的过程较短,且死亡时无法察觉出明显病因,但羊群死亡时有一些表现症状,如食欲下降、离群及精神状态不佳等。

2 临床症状

发病羊群体温上升,且普遍卧于地面,头部以及颈部向后方弯曲,呼吸紧促、磨牙、心率变高、口吐白沫。以上症状持续一段时间后,发病羊群死亡,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

3 剖检变化

通过对死亡羊群的剖检和对剖检结果的分析得知,死亡羊群在死亡时存在共性特征,即其心包以及胸腔、腹腔内存在大量的积液,且肝脏发生肿胀,肺部水肿且伴随着出血的情况。此外,被膜部位有较为明显的出血点。

4 实验室检查

无菌状态下取适量肝脏抹片。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的方式,可以看到单个的球菌以及大杆菌,这些球菌和大杆菌体型较为粗大,且两侧的形状为圆形,状态为革兰氏阳性。与此同时,还可以观察到一定数量的腐败梭菌长链,其呈现形态为线条状均匀分布。无菌状态下,保持实验温度37℃。培养细菌24 h后,再次通过革兰氏鉴别染色法对细菌进行单个的染色,染色后进行镜检,镜检后可以明显看到一定数量的体型较大的杆菌以及长链和短链球菌[1]。

5 诊断

基于剖检变化结果,以及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和对临床表现的分析可以得知,该地区羊群所患病症为羊快疫与羊链球菌病混合感染。

6 防控方法

深埋或焚烧处理。将病死羊的尸体进行深埋或焚烧以防止疫情蔓延。与此同时,在村中的水源处以及村内各处道路处进行全面消毒灭菌,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疫病的进一步传播。此外,有关人员还应在疫病发病区域建立消毒检验卡点,卡点的建立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对来往车辆以及人员进行消毒,二是严格控制活畜的流通。

分群饲养避免交叉感染。为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并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健康羊发病的可能性,应立即开展疫情地带的羊群分群饲养工作,从而有效避免羊群内的交叉感染。

对羊群进行分群后还应立即进行下一步工作,即三联疫苗的接种。只有做好以上工作,才能有效降低健康羊群被感染的概率,从而促进村庄内畜牧业的发展。

提升对防疫知识宣传教育的重视度。在做好以上防疫工作后,有关部门可以对疫情地区所有村庄的村民进行防疫知识宣传教育,以加强其对防疫知识的了解。同时,还可以采用到农民家中进行宣传的手段,从而使农户的情绪得到有效安抚。有关部门应积极推动防疫知识传播工作的开展,不断提升农户的信任度和配合度,使农户能够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待疫情、防治疫情,不断增强其战胜疫情的决心。

7 讨论

羊链球菌病主要由羊溶血性链球菌的侵入所引起。表现方式为:大叶性肺炎、下颌淋巴结以及咽喉部位发生肿胀、心率加快以及呼吸紧促等。羊快疫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由梭状芽孢杆菌属中的腐败梭菌所引起,发病主体通常为绵羊。病情表现方式为:炎症导致机体受损以及胃出血。以上两种病症的发病周期均较短,且在羊群中有着较高的致死率。鉴于以上因素,应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饲养管理制度,同时提升对绵羊免疫接种工作的重视度,定期进行接种工作。此外,应加强饲养场地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灭菌,羊群的粪便应进行清除。还要注意尽量避免在潮湿季节放牧[2]。

8 结语

通过对羊群所患的羊快疫与羊链球菌病混合感染进行了临床分析和研究,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加强对羊群疾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对保证羊群的成长,保障养殖户财产不受损失,以及促进我国畜牧业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伦飞.羊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5):221.

[2] 苏珉.试论羊快疫的诊断及治疗措施[J].兽医导刊,2017(2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