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智或将演绎中国创新神话

发布时间:2022-05-28 15:30:07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我们的思维,就应该正确的反映……这复杂、活动、辩证发展的世界…为此,你可以等待100年获得顿悟,也可以利用这些原理用15分钟解决问题。”

【飞毯·金鱼法 】

“乍眼望去,一张光滑的黑色平台,既可用作睡床,又可兼作餐桌或者底座。唯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完全悬浮在半空,不依靠任何物件进行支撑,俨然一副飞毯的风貌。”这是荷兰年轻艺术家简加普·伊吉塞纳斯历经长达6年艰苦摸索完成的艺术杰作“磁悬浮床”。

“一条纸币大小的毯子在空中自由飞行,像只小鸟,又像蜻蜓,自由自在。”这是哈佛大学的拉克斯铭亚南·马哈德温教授成功展示的“空中飞毯”。他和他的合作伙伴认为用毯子载着人飞行并不是奇思怪想。他得出的结论是,空气动力应该有可能让毯子保持在高处。

飞毯,顾名思义,指的是能在天空飞行的毯子,可不是一阵狂风席卷了之的偶然之举,是人类靠自身力量使之上天的事实。

长期以来,阿拉伯神话故事、埃及神话中不乏有对其的描述。“魔毯”是《天方夜谭》故事中的一大特色。在所罗门的王位上有所罗门的魔毯,据说他的魔毯是用绿丝织成,当他旅行时,随从站立四周。

记得全球十大著名游乐园之一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纳海姆(Anaheim)宣传语中说:在此,人们可坐上马克·吐温的木筏,与彼得·潘一起飞行,和星球大战机组探索太空,或者坐上阿拉丁的飞毯与阿丽丝漫游奇境。

飞翔之梦,自古萦绕我们。中国侠客传说中便有御剑飞行的招数。“夫君子之行,善假于物也”,那么善假于剑可以说是作为一名剑客至高的境界了。然而,这种近乎神话般的幻想也可能会实现。

现在我们要思考的是:在什么条件下毯子可以飞翔?

对此,我们可以施加向上的力,或者让毯子的重量小于空气的重量,或者希望来自地球的重力不存在。但是我们若是分析一下毯子及其周围的环境,会发现一些可利用的资源,如空气中的中微子流、空气流、地球磁场、地球重力场、阳光等,而毯子本身也包括其纤维材料、形状、质量等因素。

一一列举出这些因素,我们完全可以找到一些让毯子飞起来的办法,比如毯子的纤维与中微子相互作用可使毯子飞翔,在毯子上安装提供反向作用力的发动机等。于是,毯子在没有来自地球重力的宇宙空间里,由于下面的压力增加而悬在空中(气垫毯),利用磁悬浮原理,或者造成毯子比空气轻。简加普“磁悬浮床”就是借鉴了磁悬浮原理,利用钢铁地板与钢制磁床之间的相互排斥力,使得后者克服重力得以“悬浮”于半空。

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神话传说中会飞的毯子逐渐走向现实,从中或许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趣且有用的创意。而以上这个简单的应用便是展示了创造性问题分析原理:即它首先从幻想式构想中分离出现实部分,对于不现实部分,通过引入其他资源,一些想法由不现实变为现实,然后继续对不现实部分进行分析,直到全部变为现实。

这种创造性问题分析原理又被称为“金鱼法”,是前苏联发明家、TRIZ理论创始人根里奇·阿奇舒勒发明问题的76个标准解法之一。

【冷战 ·点金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太空争霸战中,前苏联在太空武器中需要对空间碎片碰撞模拟器进行设计。为了模拟空间碎片在太空飞行中碰撞飞船,将一直径为3-5mm的钢球放入一射流发生器中,经加速与假设的飞船壳体碰撞。如果钢球的速度为8km/s,钢球将保持原状,但速度至16km/s时才能正确地描述碰撞的实际情况。当达到该速度时,组成该钢球的材料将自行分离,所以不能完成碰撞。后来,应用神奇“点金术”的“时间分离原理”解决了这个物理冲突,即在高速运动钢球碎片产生离心的时刻,又使其产生向心力并不发生分离。通过在钢球表面有一爆炸物涂层实现了时间分离:当高速运动的钢球欲破碎并发生分离的时刻,爆炸物产生内向爆炸,防止钢球破碎,以致成功。

这是一个最近才解密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案例。

上述案例中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才使得前苏联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与美国进行的太空争夺中始终占据有利地位。

回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我们所说的“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特工与前苏联的克格勃(反间谍部门)曾进行过无数次惊心动魄的间谍战,其中一次就是围绕上述提到的被称为神奇“点金术”的东西而展开的。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点金术”到底是什么?

这个“点金术”就是当前世界上著名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被简称为TRIZ理论,中文译为萃智(以下皆称萃智)。它是由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S. Altshuller)在1946年创立的。萃智就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语缩写,在前苏联曾有过神奇的传说。

当时,根里奇·阿奇舒勒领导的研究机构通过对数以百万计的重要发明专利文献加以搜集、研究、整理、归纳、提炼,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掌握这些规律,人们就能能动地在解决技术问题时实现创新,大大加快创造发明的进程。基于此,该机构建立起一整套体系化又实用的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方法体系——萃智。而这项伟大的发明从一开始就与国防科技尖端武器联系在一起,前述苏联太空武器的制造便是此例。

萃智也因其巨大的成功奠定了它在前苏联“国术”的美名。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前苏联就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发明创造学校,成立了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发明家组织,在这些组织和学校里,可以试验解决发明课题的新技巧,并使它更加有效。

在创新的实践方面,前苏联在设计部门要求配备的设计工程师和创新发明工程师的比例为7∶1,即7名设计工程师就需要配备1名创新发明工程师,并规定,凡担任经济、科技领导职务者,必须先获得发明教育文凭。从而使前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专利申请量和批准量跃居世界第二,在冷战时期保持了对美国的军事力量平衡。

苏联解体以前,萃智理论一直属于国家机密,不被西方国家所熟悉。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惊异于前苏联在军事、工业等方面的创造能力,他们把创造这种奇迹的神秘武器称为“点金术”,并实施间谍阴谋。然而,强大的克格勃(苏联反间谍部门)使欧美国家只能望“术”兴叹。

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大批萃智专家移居欧美。萃智理论开始得到广泛传播,迅速成为产品设计界的研究热点,受到质量工程界、产品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与QFD(质量功能展开技术)和稳健设计并称为产品设计“三大方法”。这样,萃智就从政府开展到了企业,成为价值链顶端的企业“不能说的秘密”。

【思维·萃智·科学】

什么是思维?

爱因斯坦对思维如此论述。他说:“‘思维’是什么呢?准确地说,当接受感觉印象时出现记忆形象,这还不是‘思维’。而且,当这样一些形象形成一个系列时,其中每一个形象引起另一个形象,这也还不是‘思维’。可是当某一形象在许多这样的系列中反复出现时,那么,正是由于这种再现,它就成为这种系列的一个起支配作用的元素,因为它把那些本身没有联系的系列联结了起来。这种元素便成为一种工具,一种概念。”萃智便是这样一种基于创新与发明工具和概念的思维。

自古以来,人类发明史上产生了数以百计的创新方法,主要如测绘与仿制、凭经验设计、试错法、折衷法、头脑风暴法等,但一直无法突破低效率的瓶颈。发明也仅是少数人的专利。有国际统计分析表明,市场上获得成功的产品其研发成功率约为1/300。

长期以来,试错法是人们最常使用的创新方法,爱迪生发明灯泡便是典型的试错法。试错法的致命缺陷在于为解决问题而付出的代价让任何创新者都感到力不从心。当试错法的代价达到这个企业、产业以致国家科研投入的“上限”时,尝试就不得不终止。

人类在试错法中损失的时间和精力远比在自然灾害中遭受的损失要惨重得多。据调查,上个世纪,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有50%的研究刚刚开展就因为没有发展前途而迅速终止;在前苏联萃智产生之前,有2/3的研究根本无法进入生产领域。事实表明,创新活动是具有风险性的经济行为。然而仅仅靠增加科研投入并不能保证提高创新的“产出”。

20世纪40年代中期,可谓是石破天惊。萃智创始人根里奇·阿奇舒勒指出,解决发明问题过程中所寻求的科学原理和法则是客观存在的,大量发明面临的基本问题和矛盾(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也是相同的,同样的技术创新原理和相应的解决问题方案,会在后来的一次次发明创新中被反复应用,只是被使用的技术领域不同而已。因此,将那些已有的知识进行提炼和重组,形成一套系统化的理论,就可以用来指导后来的发明创造、创新和开发。

萃智理论体系是以辩证法、系统论和认识论为哲学指导,以自然科学、系统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成果为根基和支柱,以技术系统进化法则为理论基础,以技术系统(如产品)或技术过程(如工艺流程)、(技术系统进化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解决矛盾所用的)资源、(技术系统的进化方向)理想化为四大基本概念,包括了解决工程矛盾问题和复杂发明问题所需的各种分析方法、解题工具和算法流程。从1946年至今,经过近60年的发展,这一方法学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果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规律和模式;各种技术难题、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尽量少的资源实现尽量多的功能。”这是“萃智”理论的核心思想。

前面我们了解了关于飞毯的问题的探讨,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示范。企业的创新活动远比这复杂得多。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不是凭空捏造也不是肆无忌惮的胡思乱想,需要针对相关事实做具体的分析。萃智理论便是这样一个关于创新的科学系统的方法论。

萃智到底可以给企业提供什么?

萃智人给出了自己的答复:将提供给经营者一种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快速学习、快速回应和影响盈亏底线的方法。他们能帮助企业保护和延伸其现有的技术,并在未来继续保护和发展这些技术。对于那些以“迅”、“敏”著称企业里的企业家和决策者来说,未来的市场才是他们所要考虑的关键所在。所以,前苏联 曾得以光耀世界。

“萃智是科学的科学,是基于知识的创新方法学,是知识竞争力和创新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尤其对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正如我国萃智理论研究专家邹祖烨所说。

【行者·亿维讯·策略】

相比与萃智,我们可能较为熟悉亿维讯。

亿维讯公司是一家从事计算机辅助创新技术及相关工具开发和技术咨询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他们的创新技术研究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同时,它也是中国萃智理论应用和推广的行者。

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萃智”理论要在当今市场创新实践中取得成果,离不开商业化的软件系统,这便是亿维讯在中国推广萃智的策略。这些商业化的软件系统必须具备处理创新和发明知识的功能,必须将具体的行业创新活动与“萃智”理论相结合。亿维讯以“萃智”理论为核心,开展了长期的创新方法与技术研究应用,向用户提供独特价值的计算机辅助创新体系——拓展创新能力培训平台CBT/TRIZ和计算机辅助创新设计平台Pro/Innovator,并为国内企业提供萃智理论方法的培训和咨询服务。

2001年美国的亿维讯公司中国公司将萃智培训引入中国后,萃智在中国的应用和推广开始步入新台阶。

2002年至2003年间,亿维讯建立了中国创新技术研发中心,并在国内推出了萃智培训软件CBT/NOVA和成套的培训体系和辅助技术创新Pro/Innovator软件,开始在近百所高校开展萃智讲座。

2004年,该公司与国际萃智协会合作,将萃智国际认证引入中国,并出版了萃智科普书籍《发明家的诞生》;2005年,引进并组织翻译了最新版的萃智教材《怎样才能成为发明家——50小时学创造》;2006年,亿维讯建立了专业的培训中心和与复合国际标准的培训体系;现在,他们提供的一套完整的计算机辅助创新解决方案,正在国内诸多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研究机构发挥作用,为快速提升我们国家的创新技术水平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目前,“萃智”理论已在一些国内企业中获得了应用成果。最典型的便是我国中兴通讯公司,在下文中将具体谈到。

对我国而言,萃智“姗姗来迟”,而在欧美却荼火正盛。欧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走在前面,制造业中的领先企业如波音、三星公司等已将萃智和CAI引入到研发流程中,在创新应用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专利·三星·赢家】

近几年,韩剧在我国的热度是有增无减。韩国的歌影星更是乘胜追击,在国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韩国明星Rain便是其中之一的成功者,他代言的三星更是乘风破浪,披荆斩棘,荣登新进。而三星,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创新意识的企业。

“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这便是三星公司的兴业理念。三星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韩国企业之一。

作为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三星公司走了一条艰难的成功路。

如今,当被问及对韩国三星公司的第一印象,人们大多数的答案基本上都是紧跟时尚,富于创新。然而谁又能知晓,1996年还深陷危机的韩国三星,2003年便在我国的销售额突破100亿美元,跃入我国一流企业的水平。2003年,三星品牌价值108.5亿美元,世界排名25位,被商务周刊评选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高科技品牌。到2004年一跃成为傲视全球的高科技企业。

截至2006年底,三星旗下30多家公司中已有20家在中国投资,包括三星电子、三星SDI、三星SDS等。三星神话的个中奥秘究竟是什么?

三星的成功就在于重视依靠专利研发、通过创新来打造自主品牌,但其中的核心技术却鲜为人知。其实帮助他们脱离危机的正是系统性创新方法论——萃智。

三星电子集团在七八年以前就开始了萃智的学习和应用研究,并且拥有自己专门的萃智协会。

在三星,萃智在应用过程中产生了比较大的经济效益。每年三星公司可以通过对萃智的应用解决大量实际技术问题,大量节省了研发资金的投入。仅三星集团先进技术研究院(SAIT)的萃智实施与应用就节省了9000多万元的研发费用。现在,三星公司在专利申请方面、自主知识产权方面都取得了良好进展。

曾经,三星也是靠购买和使用别人的专利技术生存,经历过非常痛苦的阶段,付了很高的学费。现在他们通过应用萃智,拥有了诸多自己的专利,成为我国申请专利最多的国外企业。

2004年,三星公司追平了老对手索尼。2007年,三星整个营业额全面超过了索尼公司。更重要的一点是三星公司在它的产品利润方面几乎是占有大致相等营业额索尼公司的十倍,也就是说,它们的营业额较为接近,但是毛利润有十倍之差。在《美国商业周刊》前不久出笼的2007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排名中,三星品牌排名世界第21位,品牌价值168.53亿美元。而索尼排名第25位,品牌价值129.07亿美元。

“萃智”理论的引入帮助三星公司使其新品上市时间缩短50%,提升将近70%的开发效率,并增加80~100%专利数量并提高专利质量。由此三星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内部危机,更借由独特的产品设计和人性化的专利研发成功打开了国际的市场,成为韩国创新企业的领头羊。但三星只是世界萃智应用企业中的较为典型的赢家之一,相比于我国,还有诸多“三星”式的赢家。

早在1993年,美国一些著名公司如通用汽车、克莱斯勒、施乐、罗克维尔和强生等公司就已经开始研究和应用萃智理论,并有成功案例的报道。美国大学也相继开设了萃智课程,而且成立了有关萃智的研究、咨询机构。

欧洲以瑞典皇家工科大学(KTH)为中心,集中了十几家企业,已经开始实施利用萃智进行创造性设计的研究计划。

日本从1996年开始不断有杂志介绍萃智的理论以及应用实例。东京大学的烟村洋太郎教授也开始将萃智引入教学中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尝试,开设了“机械创造学”等课程,在日本介绍“萃智”理论的书籍陆续开始出版。

2001年,波音公司邀请25名前苏联萃智专家,对波音450名工程师进行了两星期培训,取得了767空中加油机研发的关键技术突破,最终波音战胜空客公司,赢得了15亿美元空中加油机订单。

2003年,“非典”肆虐时,新加坡的研究人员利用萃智的40条创新原理,提出了防止非典的一系列方法,许多措施为新加坡政府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004年,美国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利用Pro/Innovator解决机顶盒天线连接问题和电磁兼容问题,缩短了新产品研发周期,节省大量研发经费。

如今,“萃智”理论体系已经进入俄罗斯教育系统。在俄罗斯80多座城市里,大约有100所这样的学院及学校在做培训工作。每年都有几千名科学工作者、工程师和大学生们学习“萃智”理论。

根据有关统计,利用萃智方法可以增加80%~100%的专利数量并提高了专利质量,可以提高60%~70%的新产品开发效率,同时缩短产品上市时间的50%。这正是“萃智”理论得以引人瞩目的关键。

而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科技发展的现实是不容乐观的。30年、100年、甚至更长时间以来,我们在创新实践方面的探索是艰辛的。创新方法问题上,我们也一直提到“输血不如造血”的概念,但整体而言,我们总是略显浮躁了些,我们急于引进资金、设备和人才,却总是对先进的创新理论、方法和工具视而不见或冷漠以对。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的经验教训来看遵循创新规律才真正符合中国国情,让创新变得“多快好省”,确保企业、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才是正途,而这一路上方法论的指引显得尤为重要。如此看来,萃智或将演绎我国创新战略的中国式刺激,但现实的征途却并不平坦。

【萃智·中国·风】

姗姗萃智情,悠悠中国心。可以说是我们长久以来对萃智的心态。“姗姗”说明萃智来得太慢、太迟、太轻,略显惋惜之情。“悠悠”说明感慨太深、太沉、太涩,略显自责之意。

创新中国已经启航,但梦想依然在隔着湍急河流的彼岸。彼岸灯火阑珊,此岸的我们守望依旧,但也要两眼看路,脚下不停。

【冷宫十载徒消瘦】

与以往的传统创新技法相比较,“萃智”理论是一种迥然不同的创新技法,它把创新提升到了方法学的高度,为产品创新设计提供了方向性、有序性和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因此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成为当今世界所公认的指导创新的最佳工具。

过去十多年的事实已经证明,凡是掌握和应用了“萃智”理论的国家,其科技水平及国家竞争力均已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俗话说:十年磨一剑,这把剑已经被西方先行炼成。

我国自20世纪中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引入现代科学分析与论证的理性思维和方法,这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步提升了我国在世界科学技术中的地位。但从目前的科技发展状况以及发展趋势看,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及能力仍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科学思维创新不足、民众科学素养的相对缺乏以及科技手段与方法上的落后等严重制约着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影响到科学事业本身的发展。如此一来,这就影响了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和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特别是企业,创新活动远不够积极,也少有理论指引,效果也并不明显,与世界科技大国的差距越发明朗。

在我国,从知晓此概念到现在理论开始足够完善,虽近十多年,但由于历史原因及受传统创新技法的影响,人们对创新总有一种神秘和畏惧。“萃智”理论自传入中国已有八九年之久,均未引起足够重视,萃智的中国之路是艰辛的,像是被我们打入“冷宫”的“热宠”,这是不正常的,况且萃智在中国就没得到过属于她的“宠幸”。

【寂寞国人师长技】

创新本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但长久,我国创新理论的缺乏和不完善导致我国企业创新无门,摸着石头过河的做法也不再适应当今现实条件下的各种挑战,特别是我国在核心技术方面曾长期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现实局限。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刘燕华曾表示:“影响我国创新方法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教育方式不利于创新方法,严重影响科研活动中思维的创新。其二、科技界对创新方法的认识与关注程度不够;其三、目前的科技成果评价方式不利于创新方法;至于最后一点就是我国在创新方法方面的投入不够。”一语道破我国创新的现实。

历史的问题,我们不是不该谈,而是应该怎么谈的问题,不是用来作为托词的东西,而是应该权衡利弊吸取教训,做有价值的事情。萃智的追寻,我们的一路是艰辛的。具体而言,这些艰辛还只是落在少数人的肩膀上,是少数人的行为。这些寂寞的少数人代表了我国科技精英人士在萃智被我国民众广泛漠视的背景下苦心孤诣和孜孜以求的先锋精神。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个别科研人员在研究专利时已了解到了萃智的存在,少数学者在参加完国际会议后开始自发研究萃智理论。

2000年以后,国内一些科研机构、公司和专家开始认识萃智,国内少数大学和企业一些专家学者陆续引入萃智,开展对萃智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并发表了有关论文,编著了有关书籍。这方面走在前列的有河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

2001年亿维讯公司中国公司孤身将萃智培训引入我国。

2002年,中航一集团沈阳飞机制造设计研究院所里新进的一位大学生,在经过萃智培训课程后掌握了创新思维方法。他通过查询萃智的矛盾矩阵和巧妙应用萃智中解决物理矛盾的时间分离原理和基于条件的分离原理,比较好地解决了既要“体积增大”又要“体积减小”的尖锐矛盾,对仪表板进行了设计改进,解决了仪表既不能挡飞行员的视线,又要有足够大空间的问题。

2005年,我国著名中兴通讯公司对来自研发一线的25名技术骨干进行了为期五周的萃智理论与方法培训,结果在21个技术项目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6个项目已申请相关专利。

2005~2006年,中船重工某几个研究所利用亿维讯公司的Pro/Innovator软件为声学释放器、信号检测、鱼雷设计、高温为声学释放器、信号检测、鱼雷设计、高温超导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进入2007年以来,黑龙江省和俄罗斯的萃智研究机构合作对全省各地科技主管领导和企业主管技术工作的领导进行了萃智的普及和培训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同年,为进一步推动创新方法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国青年创新与创业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创新中心”,积极开展萃智普及培训工作,并在我国中小企业培养萃智创新人员,并逐步开展创新研发的咨询服务工作。

在世界的舞台上,不仅有我们中国的地大物博人众,还有众多的文明形态和智慧结晶。“赛先生”便是我们对西方先进自然科学技术的认可。但认可以来的路途,我们含辛茹苦。社会历史的错误都是人的错误,一度以来,我们唯恐过错,于是只能错过。那些漂洋过海孤独求索辛苦恣睢追求西方长技的人们,无不浸染着他们心血和汗水,在举国上下冷对萃智的既定事实下,他们延展了难得的理性之思和兴国意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失去它的普世价值。

【愁云即去芳菲时】

在2008年8月29日刚刚拉下帷幕的福建省“贯彻落实科技进步法与激励创新政策宣讲活动”上,我们了解到:活动不仅邀请了该省科技、财政、国税等职能部门,而且邀请了科技部以及萃智(北京)工业技术研究院的有关专家学者对科技进步法和自主创新政策进行了深度解读。

这是我国地方已经开始重视,并逐步解读、应用和推广萃智的典型之一,诸如我国四川、黑龙江、广东、江苏、山西、浙江、黑龙江和新疆建设兵团等地科技部门、学术界和企业界正集结向前。

如今而言,星星之火正在形成燎原之势。可喜的是,现在政府部门有关领导已经及时发现这一问题,科技部对于创新方法的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已专门立项加强对科学方法,尤其是对创新方法的研究,并决心要在“萃智”理论的基础上,研究适合国人学习掌握的创新方法,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萃智”理论体系便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了。

2008年4月23日,由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颁发的《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提出了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指出要推进技术创新方法的引进与发展,针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大需求,推进萃智等国际先进技术创新方法与中国本土需求融合,研究开发出适应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理论体系、软件工具和平台。同时,还提出:“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方法培训工作。编制技术创新方法培训教材,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坚持试点先行的原则,择优选择部分省(市)区域和行业,以及创新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方法试点,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方法的培训,特别是推动萃智中成熟方法的培训,构建创新型企业文化,培养创新工程师,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案例的挖掘、总结和推广工作”等。这将是我国创新理论发展的里程碑。

如今,萃智的发展约有六十多年历史,在相当长的时期,它朝气蓬勃,一往无前;它埋头苦干,进行了大规模地“普查”式专利文献分析,提炼得到大量发明启示,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发明方法概念,世界有口皆碑。

正如有关学者所言,近二十余年来,萃智进入了一个高原平台期,萃智的内容进一步发展,空前丰富。而我国,现在应该进一步发扬萃智的发明精神,分析消化萃智丰富的内容。我们期待,萃智将走上一个新的质变过程,学习和运用辩证法的思想将促进和加速这个过程。当然,学习和运用辩证法不应重蹈过去搬弄哲学词句、夸夸其谈的覆辙,用得好不好以其实际效果能否得到广大科技人员的认同为标准,走我们中国特色的萃智发展之路。这才是正道。

这样,我们心头的惨淡愁云也将随之消散,萃智或将引发我国新时期创新观的雷动,而我们也将拭目以待萃智中国的美艳与芳菲,而这将是国人的福祉。

萃智(TRIZ)在世界各国产业之应用一览

1.加拿大:有人将TRIZ应用到农业上(已完成)

2.墨西哥:有人将TRIZ应用到CAD/CAM上进行铁路制动器梁的设计上(已完成)

3.中国:有人将TRIZ应用到农耕用犁头设计上(已完成)

4.法国:有人将TRIZ应用到汽车空气进气口的水滴分离上(已完成)

5.法国:有人将TRIZ应用到降低汽车车门噪音问题上(已完成)

6.墨西哥:有人将TRIZ应用到降低砂模铸造的重工率问题上(已完成)

7.美国:有人将TRIZ应用到牙医用各种工具的开发上(已完成)

8.英国:有人将TRIZ应用相片用纸的制程改善上(已完成)

9.韩国:有人将TRIZ应用到DVD雷射头改良上(已完成,大幅度降低成本)

10.德国:有人将TRIZ应用到软体演算法的改良上(已完成)

11.日本:富士全录公司将TRIZ应用到影印机的各种改善研发上+管理上(已完成)

12.日本:理光公司将TRIZ应用到“echo-packing”问题上(已完成)

13.日本:松下子公司松下通讯公司将TRIZ应用到电子白板主板包装体积改善上,成功缩小一半体积

14.日本:铁路东线(新干线)将TRIZ应用到新干线子弹列车的新厕所开发上(已完成)

15.日本:多家公司(富士相纸、日产汽车、日立、三菱等)均在公司积极成立推广单位,但改善案例未公开

16.中国台湾:有人将TRIZ应用到CCD雷射量测仪问题上(已完成)

17.中国台湾:有人将TRIZ应用到摩托车脚架设计上(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