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22例的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22-05-31 20:25:02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作者单位:464400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第二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符庆芳

【摘要】 目的 总结计划生育手术过程中发生子宫穿孔的高危因素及应对措施,做好预防控制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22例子宫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现子宫穿孔是计划生育手术中的常见并发症,计划生育致子宫穿孔的因素有:人工流产引起12例,放取节育器4例,引产后清宫6例。经剖腹探查发现穿孔12例,分别为前壁穿孔、后壁出现穿孔及宫底部穿孔;吸管致穿孔8例,刮匙致穿孔4例。10例采用保守治疗,12例采用手术治疗。结论 在进行计划生育手术操作前详细检查,操作过程符合规范,术后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对于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早发现、早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计划生育; 手术; 穿孔

计划生育手术是造成子宫穿孔是一种常见原因。这是因为质地坚硬的金属器械在人工流产、放环、取环等操作时操作不当引起的,有时会损伤腹腔器官,继发严重失血、各种感染等,若不及时发现并相应处理,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1]。本组研究收集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收治的22例因计划生育手术造成的子宫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2008年10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子宫穿孔患者22例,年龄21.2~43岁,平均(27.8±9.3)岁。已婚19例,未婚3例。发生子宫穿孔距离确诊的时间:操作时发现并及时确诊10例,操作结束后24 h内确诊7例,操作结束后48 h确诊3例,操作后72 h确诊2例。临床表现各不相同,7例无明显症状,其余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不适症状,查体可有压痛、反跳痛。所有患者在出现或怀疑出现子宫穿孔的表现时,均常规行超声检查。

2 结果

2.1 手术类型及穿孔部位结果 其中人工流产引起12例,放取节育器4例,引产后清宫6例。经剖腹探查发现穿孔12例,5例为屈位子宫,其中4例为后壁出现穿孔,1例为宫底部穿孔;5例呈右屈位子宫,3例为前壁穿孔,2例为宫底部穿孔;2例呈前中位子宫,前壁穿孔、宫底部穿孔各1例。10例行保守治疗,故穿孔位置不明确。穿孔手术器械:吸管致穿孔8例,刮匙致穿孔4例,探针致穿孔4例,放置环器致穿孔3例,卵圆钳致穿孔3例。

2.2 治疗方法及预后 (1)24 h内出血小于100 ml者10例,都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应用加强子宫收缩的药物及止血的药物治疗,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留院观察3 d后正常出院;(2)超声示内出血量>100 ml者12例,其中单纯子宫修补7例,行子宫穿孔修补术并小肠穿孔修补术2例,附加大网膜出血点结扎2例,附加取出腹腔内节育器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子宫穿孔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近期有流产、引产史的妇女,长时间闭经、哺乳期子宫及子宫肌层比较脆弱的女性易出现穿孔。预防措施:(1)详细了解患者病史,掌握其人流次数及闭经史,剖宫产史等情况[2]。(2)详细进行双合诊、三合诊,掌握宫体位置、体积及形状,检查子宫周边包块,探查其与妊娠子宫之间的解剖关系,询问其子宫峡部是否存在分叉感,有无双宫颈、阴道纵隔,若出现上述症状者不必急于手术,以B超确诊[3]

3.2 子宫穿孔防治措施。(1)手术操作过程中,在进行各种宫腔内的操作时,首先要用宫腔探针进行检查,在用子宫探针探测宫腔时,保证动作要轻柔。在进行宫腔扩张操作时,保证按照小到大的的顺序应用宫腔扩张器通过宫腔管,操作过程中要动作要轻柔缓慢,当扩张器在通过颈管时出现阻力突然消失,并且感觉深邃无底,要停止操作,检查是否已经发生穿孔。(2)当子宫穿孔发生时,首先需确定穿孔面积大小,如果宫腔内已经处理满意,妊娠组织已经处理干净,可以给予宫缩剂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若穿孔的面积较大,如辅助检查示内出血超过了100 ml,或在用卵圆钳进行操作时,出现脂肪或者其他腹腔内的组织等,应该立刻手术治疗。

总之,计划生育的各种手术操作一定要符合规范,以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本,最大可能地降低计划生育手术所致的子宫穿孔,让手术操作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Tsai YL,Hwang JL,Loo TC,et al.Short-term postoperative GnRH analogue or danazol treatment after conservative surgery for stageⅢ or Ⅳ endometriosis before ovarian stimulation: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utdy.Reprod Med,2006,49(12):955-959,16-18.

[2] 刘志,常才.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诊断绝经后妇女疾病的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5):677.

[3] M Busacca,F Chiaffarino,M Candiani,et al.Determinants of long-term clinically detected recurrence rates of deep, ovarian,and pelvic endometiosis.Am J Obstet Gynecol,2006,195(2):426-432.

(收稿日期:2011-03-29)

(本文编辑:梅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