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凸显统计思维

发布时间:2022-03-05 09:45:12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摘 要:过去,统计教学不太重要,很多教师只依葫芦画瓢,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注重学生统计方法与思维的培养,因此也许学生只对计算感兴趣,但是现实中他们对统计却有点“白痴”。所以教师要重视统计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更要强化统计方法,从而在数据分析中凸显学生的统计思维。

关键词:搭建平台;经历过程;凸显应用;统计思维

在统计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制作统计图以及填写相应的表格等。对于统计教学来说,这些都是核心,都是统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也曾强调:“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需要紧扣统计教学本质,在强化学生统计意识的同时,更要发展其统计分析思维。

一、搭建平台,强化学生数据分析思维

表面上看,统计在数学中的占比不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却非常广泛,比如班级学生的成绩、身高比例等,都可能涉及统计。而在大的方面如宏观经济调控等,更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以提供参考。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生活出发,积极搭建平台,植入学生生活因素,创设学生日常所见、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其中,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主动学习统计内容。

比如针对《扇形统计图》这一课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根据隔壁班全班学生身高情况(避免对个子矮小的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创设情境,并且在经过一番调查后,通过多媒体出示下面一张统计表格:

某某小学四年级学生身高情况统计表

第一步,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小组交流,说说从这个统计表中能得到哪些有用信息。这一步着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获取统计数据中所蕴含的信息,感知统计特征。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告诉他们,在特定年龄里,身高是一个人健康生长的最主要指标。那么根据这张统计表,可以分析出这个班级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并且着重谈谈自己的理由。当然,这个数据并不是真的就能反映学生真正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这里教师通过创设这个学生非常关心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计算身高所占百分比,让学生体验统计,感受数据统计的魅力,让学生能通过数据直接感知班级学生的身高状况。最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能不能用一种图形更直观形象地表达数据统计结果呢?”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本课教学内容。

虽然对于学生来说,数据统计有点枯燥,更有点抽象,但是作为教师就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尽可能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那些抽象、枯燥的情境尽可能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一个个直观形象的情境。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也能强化学生在生活中搜集信息并通过数据分析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知数据统计的作用,而且更容易让学生认识到学好数据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继而使教师将更多精力用在统计教学中。

二、经历过程,发展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但是要强化学生的统计能力,则还需要引导学生积累统计经验,经历统计过程。这是重点,更是统计的难点。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情境营造外,更要学会放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动手、自己思考,直接让他们经历统计过程中的数据搜集、整理乃至分析,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统计知识,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的统计思维。

比如针对《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一课的教学,笔者一开始就曾想方设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怎样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有什么办法?这样很自然地,学生就会想到分数,只有分数最能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变化。对此,笔者通过多媒体出示了一个小组期中期末的数学成绩的具体分数: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出示的是一个半成品表格,然后给学生一连串数据,接着引导学生自己搜集,在相应的表格中填入具体数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引导学生搜集,还让学生说说整理前与整理后有什么不同,这一过程即是让学生感受数据,体验统计过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知表格比数据更有描述感,而且还能让学生更直接地感知数据统计的意义。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数据怎样描述,这样很自然就可以引导学生用条形图进行统计。一个是期中考试,一个是期末考试,通过这两幅统计图,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哪些学生成绩有所进步,哪些学生成绩有所退步。当结果出来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学生自然会回答是从图标上直接得出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学生“这两幅图,左看看,右看看,觉不觉得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对两幅图表进行移动并“合并”。这种动画的感觉可以增加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从而主动且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从数据搜集整理,到语言描述分析,再到图表显示,整个统计过程不是教师直接讲授,而是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学生自主需要的情况下出现的。这样整个过程过渡自然,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构建过程,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而且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着重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强化他们的统计思维。

三、凸显应用,彰显数据分析价值

相对而言,数据统计,更多的是发展学生的数学分析思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数学分析技能和方法来体现,毕竟离开了具体的数据统计分析与技能,其思维培养也会失去意义。当然,这需要结合学生实际,从具体生活出发,强化数据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数据分析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强化统计思维,而且还可以强化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理解数学更多的是为生活服务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提供生活素材,让学生尝试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具体动手应用实践的能力,尽可能让数据分析、统计在生活应用中彰显其作用,发挥其价值。

比如针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就可以根据学校运动会设计“怎样在班级里选拔参赛运动员”的问题。当跳绳项目的报名人数较多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报名者的跳绳情况进行统计并设计统计图,然后让学生思考:在这几个报名的同学中,谁参加更合适?并说明理由。

在具体交流过程中,学生发言比较活跃,有的认为王凯参加比较好,因为他的成绩更好,他曾经跳出170次的好成绩;有的说这样直接比较不客观,最好还是算一算他们两人的平均成绩,再进行比较;有的则认为管浩代表班级参加比赛比较好,虽然他最好的成绩没有王凯高,但是他跳绳的次数非常稳定,而且呈逐步上升趋势,只要稍加训练,成绩肯定会更好。

虽然统计的数据对于比赛来说没有绝对的合理性,毕竟任何比赛都有偶然性,但是他们在思考,通过观察图表进行思考,并且在思考过程中感知数据统计的价值,还能结合思考做出具体的判断。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数据统计不仅简单便捷,反映事物的变化更加直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到了统计知识,强化了利用数据统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数据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真正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数据统计不在于统计技巧,而在于让学生经历统计,通过借助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认识到数据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还要让学生感知数据统计的过程并学会对此进行总结,最终让学生学会让利用统计为生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