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03-14 10:22:53   来源:作文大全    点击:   
字号:

教育部《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指出,“实训实习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训实习基地是中职学校学生实训实习、教师教学研究、社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生产性教学实践的重要场所和依托,其建设、管理水平直接關系到学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因此,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管理、使用,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必须研究思考的重要课题。实训实习基地按其位置和权属一般分为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本文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使用角度,结合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践进行阐述。

一、规划建设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必须规划先行,要统筹规划,科学建设,避免因盲目性、随意性而造成浪费。具体做法应围绕地域经济社会特征和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当地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和学校发展规划,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由行业、企业专家和骨干教师共同参与,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盘考虑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等状况,校内实训基地升级、更新、扩建、新建等层次,学校各专业群之间课程、设备、实践教学的关联性,实践教学、科研、对外技能培训鉴定、生产性实训等对校内实训基地的要求,制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总体方案。然后,考虑资金、场地、学生数等因素,区分轻重缓急,稳步建设。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有:

1.真实、效用原则

实训实习环境要具有真实性或仿真性。学生通过在校内基地实训实习,不仅要学习职业技能,还要在观念认识、行为方式上逐步发生从“学校学生学习训练”到“社会员工就业贡献”的转变,这是基地的重要效用。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既要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学科专业、课程对基本技能训练的实际要求,对实训(实验)室名称、功能与要求、场地面积、装备标准提出规范要求,又要从生产、科研现场和职业岗位要求出发,以企业生产和服务流程为导向,设计、建设实训场地,营造与企业实际生产现场一致或相仿的职业环境,包括环境布置、设备安装、文化氛围、管理模式等,与产业、企业、工作岗位、生产过程相对接,使实训室成为融教学实习、生产实践、职业素养培育于一体的场所,让学生通过校内基地实训实习,逐渐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对技术、能力、素养的要求,为将来走出校门就业创业、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2.教、学、做一体原则

要努力建设一批教学做一体化(或理实一体)实训室,用于开展一体化教学,服务学校全面教学改革。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在空间布局上,划分教学区域和工作区域。教学区配备多媒体平台、移动黑板和桌椅,用于开展师生互动式的教学、讨论;工作区按企业实际生产现场安装设备、安排工位,以进行生产实践操作,用于实训实习。教学做一体化(或理实一体)实训实习基地具备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两种功能,方便实现教学做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我校在国家示范校建设过程中,为实施教学模式改革,新建、改建10个教学做一体实训室。

3.适用、先进原则

实训实习设备配置应不低于相关标准。为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设备购置要处理好适用与先进的关系。大量基础性的实训设备,应达到安全、可靠、适用、成熟技术的要求,以满足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基本生产性实习需要。少量前沿性的实训设备,应具有先进性,让师生能够了解、掌握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技术研究与开发。

4.开放、共享原则

基地建设管理使用应实现全面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基地作用。基地不仅能满足本专业多学科的综合实训,而且尽可能令相关专业能够适当使用;不仅能承担中职学历教育的基本技能训练,而且能承担竞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生产性实习等任务,使学校实验实训基地紧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我校培训中心利用基地开展了职工技能鉴定、企事业单位员工在岗教育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转业军人培训等,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5.效益、持续原则

重视实训基地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持续运行能力。要注意发挥教职员工的积极性,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制造与改造实训设备;创新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开发经营,创办与专业设置相联系的经济实体和服务机构,把实训基地办成具备教学、竞赛、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技术服务和生产等多功能的实体,步入良性循环,实现自我发展,持续提升服务教育教学的能力。

在基地建设资金筹措上,除学校预算资金,还要拓宽资金渠道,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资金或设备、争取上级有关项目资金、通过自身生产和对外服务获取盈利资金等,不断扩大资金来源。

二、管理机制

我校实行“学校统筹,系、部管理”的两级管理运行机制。既便于学校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又能够节约管理成本、有效发挥各系、部积极性。

学校统筹,是由实训中心代表学校统筹负责实训基地的规划建设、计划指导、设备购置、资源调配、实践教学管理、绩效考核、监督。在协调规划建设上,按照学校基地规划建设总体方案,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组织实施;在设备购置上,学校设备采购招标管理领导小组进行指导,设备采购招标委员会对拟购设备研究论证,按规定招标程序集中采购;在资源调配上,根据专业设置的调整、生员数量变化、设备使用率等情况,对实训室及其设备归属与使用进行适时调整,做到优化配置、物尽其用;在实践教学上,组织各系、部编写实训实习教材和手册,开展人员培训;在绩效考核上,对实训室的利用率、服务能力和水平等情况进行考核;指导、监督各教学系、部执行学校基地管理制度,协调好内外关系。

系、部管理,是各教学系、部内,设立实训教研室具体负责实训基地的管理、使用。这有利于专业教师更好地直接参与基地建设管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促进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我校的“两级”管理中,学校实训中心只负责宏观管理的计划、协调、指导、考核、监督等,不直接具体管理基地。基础性、通用性实训室也只划归一个系、部负责管理,其他系、部使用由实训中心负责协调。如微机房、焊接实训室,划归信息技术教学部负责管理,但其他4个教学部可共用微机房,机电、交通教学部可共用焊接实训室。

另外,也有学校将基础性、通用性、综合性強的实训基地归由学校层面直接管理,系、部主要管理专业性强的实训基地。各校可根据情况,因地制宜运作。

实训基地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内容琐碎、程序严格,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并认真执行,才能保证基地安全、有序、优质、高效运转。制度体系包括定岗定责、设备管理、队伍建设、安全管理、实践教学、生产经营、对外服务、人员与基地的绩效考评等内容。

三、设备管理

设备是实训实习基地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设备管理,是实现基地功能的物质前提和基本保障。设备管理包括设备购置、验收、登记造册、保管、领取、使用、维护、修理、报损(耗)等。要建立健全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实行专人负责,设备资料、工作过程记录清楚完整,定期检查管理情况。设备管理要注重计划性,对申报购置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安全常规检查等,要分专业、按基地建立台账,规范有序;还要讲求时效性,对已损坏的设备尽快安排修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要大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学校设备管理使用系统平台,对设备编制条形识别码、建档跟踪,将设备原始资料扫描录入,将设备保养维护、损坏修理、设备使用状态、安全检查等情况输机存档,可随时查看设备信息和基地使用效率,为资源配置、基地共享和人员绩效考核,提供数据资料,用信息化带动基地管理现代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队伍建设

1.机构人员

我校实训实习基地“两级”管理体系的机构设置为:一级是学校层面的实训中心,二级是系、部层面的实训教研室。按专业类组成的实训教研室,由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设备保管员等人员组成,负责实训室日常管理、实训实习教学、人员培训、平时考核等工作。我校实习指导教师多数由专业课教师兼任,按工作量计入课时,发放绩效工资。这样安排是因为一方面实习指导教师职责要求其必须是懂专业和设备的行家里手,而这类人员比较紧缺,大多承担着专业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受人员编制限制,不可能再选聘大量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这虽然加重了专业课教师的工作负担,但更易于专业任课教师熟悉实训室功能,方便其开展实践教学、教研,有益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教育培训

实训基地管理使用人员的能力、素质,是发挥基地作用的关键因素。要努力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基地管理、实践教学专业队伍,必须开展校内研修、校外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职业道德、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我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针对性强的全员培训,内容侧重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系、部以教研室为单位每周进行教研活动,内容侧重对教师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业务进行培训。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除参加市培、省培、国培、国外进修,还定期轮流参加企业实践、顶岗实习,认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熟悉企业实际生产状况,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把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发展趋势,掌握本专业领域新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考核评价

重点从学生技能考核成绩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角度,考核基地管理和教学人员。考核的一级指标内容主要有工作态度、业务水平与能力、工作效率、工作效果等。

五、实践教学

校内基地的重要功能就是组织学生实训实习,开展实践教学。学校要根据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要求,结合自身实训基地建设实际,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和教师,共同编写实训实习校本教材和学生实训实习手册,作为学校实践教学的依据。教材、手册既要对接产业、企业、工作岗位、生产过程、职业资格标准,又要符合专业课程对技能训练的要求和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结构。教材、手册要把技能训练内容项目化,任务分解到每学期,具体落实到课时,要让基地管理人员和师生明白,某时段(学期、月、周)在基地应该做什么(实训实习任务与时间安排)、在什么地方做(实训室)、做到什么程度(技术标准)、怎样做(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做的怎样(检查考核)、有什么收获和不足(分享与反思)等。平时教师做好《实践教学日志》,学生填写《实训实习手册》,定期进行检查评比、交流反馈,加强实践教学质量过程监控和终端考核,确保实训实习质量。

六、培育素养

中职学生在实训基地实训实习,不仅要提高技能,还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初步培育职业素养,顺利实现从学校到社会、从学习到工作的跨越。因此,实训基地建设管理时还要重视学生职业文化熏陶、职业素养培育、职业行为习惯养成等内容。这就要求基地环境在布置上,体现企业特点,除设备安装、生产流程等与企业实际生产现场一致外,还要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张贴关于生产安全和产品品质的警示标语,危险区用黄线区分等,实现环境育人。通过基地实训实习,学生可获得以“准员工”身份进入“准工作岗位”的体验;技能训练上,要求学生执行优质产品生产标准,工作态度一丝不苟,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工艺流程,从严从难训练,重视产品质量,体会企业文化,增强学习技能、刻苦成才的自觉性;在道德、行为素养方面,要按优秀企业员工标准去要求,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遵守国家法规和企业劳动纪律,爱岗敬业,牢固树立服务、质量、安全意识。师生统一穿工装、挂牌上岗,上下班签到考勤,作风严谨认真,工具摆放有序,环境整洁。这些内容要体现在实训校本教材和实训手册中,落实到实习环节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

七、生产与社会服务

在完成教学性实习任务的基础上,还要利用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承担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开展对外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为企业开发新技术和进行产品研发服务等,提高师生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基地自身造血功能,更好发挥中职学校服务社会的职能,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学校影响力和吸引力。

我校按照“专业办产业,产业促专业”的工作思路,利用基地广泛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汽车专业开办“安阳交通驾驶培训学校”,音乐戏曲专业成立了商业演出性的豫剧团,服装专业创办服装设计制造企业——“安阳一都制衣厂”,数控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展对外生产加工业务,计算机专业根据企事业单位需求进行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等。这些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了教师专业水平,锻炼了学生职业能力,促进了学校专业发展,塑造了职业学校良好社会形象。

总之,中职校内实训实习基地,既承担着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任务,又承担着诸多服务社会的功能。中职学校管理者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用行之有效的办法,扎实做好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管理使用工作,充分发挥基地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责编 陈 颖)